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可能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民间金融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 | 第18-21页 |
·民间金融的内涵 | 第18页 |
·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 第18-20页 |
·民间金融的总体运行特点 | 第20-21页 |
·民间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第21-22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 | 第22页 |
·信贷配给 | 第22-23页 |
·博弈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民间金融规模的测算 | 第24-31页 |
·民间金融的规模测算方法 | 第24-26页 |
·测算范围 | 第24-25页 |
·测算方法 | 第25-26页 |
·民间金融规模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规模测算 | 第26-28页 |
·测算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二元金融结构与民间金融发展相关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31-39页 |
·指标设计和数据来源 | 第31-35页 |
·民间金融发展指标 | 第31-32页 |
·金融发展指标 | 第32-33页 |
·二元金融结构指标 | 第33-35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5-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39-46页 |
·不同形态的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初级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中间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专业形态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民间金融发展的案例分析 | 第41-42页 |
·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 | 第41页 |
·湖南地区的民间金融 | 第41-42页 |
·案例启示 | 第42页 |
·制约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二元金融结构的限制 | 第42-43页 |
·民间金融自身缺陷 | 第43页 |
·体制性歧视的存在 | 第43-44页 |
·金融领域的抑制 | 第44页 |
·法律和配套制度的缺失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民间金融正规化的演化博弈与发展路径分析 | 第46-50页 |
·民间金融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 第46-47页 |
·民间金融正规化的演化博弈 | 第47-48页 |
·民间金融的发展路径 | 第48-50页 |
第七章 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50-55页 |
·完善民间金融立法 | 第50-51页 |
·重塑立法理念 | 第50页 |
·民间金融主体合法化 | 第50页 |
·完善市场准入与信息披露 | 第50-51页 |
·确立合理的监管制度 | 第51-52页 |
·理清民间金融的监管思路 | 第51页 |
·明确民间金融监管主体责任 | 第51-52页 |
·建立民间金融的监测体系 | 第52页 |
·规范发展配套制度 | 第52-53页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52-53页 |
·建设征信体系 | 第53页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53页 |
·民间金融组织的自我完善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