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乐记》中的“德治”思想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乐记》研究综述第8-12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12页
     ·古籍整理方法第11页
     ·比较分析方法第11页
     ·诠释学的方法第11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11页
     ·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乐记》作者考论第12-15页
   ·公孙尼子说第12页
   ·刘德说第12-15页
     ·文体的差异性第13页
     ·内容的矛盾性第13-15页
第3章 “乐者,德之华也”——“实现论”视域下音乐的德育功能第15-23页
   ·感于物而动——音乐教化德育的可能性第15-16页
   ·致乐以治心——德育的现实路径第16-18页
     ·儒家乐教的心性论基础第17页
     ·雅乐对人心的陶养第17-18页
   ·“乐终而德尊”——“德育”的实现第18-21页
   ·“乐者,天地之和也”——“德育”的最高理想第21-23页
第4章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关系论”视域下的德育论第23-29页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的二元张力第23-25页
     ·礼是秩序,乐是谐和——乐之柔性与礼之刚性的对立第23-24页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与礼生成论的不同第24-25页
   ·“乐极和,礼极顺”——礼、乐的共通性第25-27页
     ·乐中亦有“分”第25-26页
     ·礼中亦有“和”第26-27页
   ·“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礼、乐在道德人格处的落实第27-29页
第5章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乐”的特质与和谐社会之构建第29-34页
   ·“乐以道和”——“古乐”的特质第29-30页
   ·“乐者,通伦理者也”——“五声”与“五伦”之“同构”第30-31页
   ·“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为“乐”的“德治”趣向第31-32页
   ·“仁近于乐”——儒家“仁政”思想在乐教中的体现第32-34页
第6章 《乐记》中“德治”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第34-43页
   ·“撷邻国之秾葩,缀我园之老干”——西学东渐对传统乐教思想的影响第34页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音乐中的道德教育的缺失与重建第34-41页
     ·音乐道德教育的缺失第34-36页
     ·音乐道德教育的重建第36-41页
   ·“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员工压力管理实践研究--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为例
下一篇:奥古斯丁宗教道德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