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框架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六、本文对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分类界定 | 第16-20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50页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20-25页 |
一、从“价值链”到“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发展 | 第20-22页 |
二、全球价值链的特点与分工动因 | 第22-24页 |
三、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与驱动机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国际分工相关理论对高技术产业的分析视角比较 | 第25-37页 |
一、产业间分工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二、产业内分工的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三、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四、要素理论演进及其对高技术产业解释的适用性 | 第31-37页 |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理论新动向 | 第37-41页 |
一、高技术产业的内涵与边界范围不断拓宽 | 第37-40页 |
二、贸易附加值新算法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本质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经济体的本土升级研究 | 第41-49页 |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界定 | 第41-43页 |
二、全球价值链中后发经济体产业升级的表现特征 | 第43-46页 |
三、后发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章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机理与主导因素 | 第50-66页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经济学表达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价值链分工中的附加值概念与区段分工 | 第52-58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附加值概念 | 第52-53页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区段分工模型 | 第53-58页 |
第三节 基于技术、工资率与交易成本的价值链分工机理 | 第58-62页 |
一、模型假定与说明 | 第58-59页 |
二、模型分析 | 第59-62页 |
第四节 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因素 | 第62-65页 |
一、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成本追求效率的原始动力 | 第62-63页 |
二、模块化特征是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在条件 | 第63-64页 |
三、跨国公司是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力量 | 第64-65页 |
四、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动因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态特征 | 第66-102页 |
第一节 全球高技术产业主要指标的总体分析 | 第66-75页 |
一、高技术产业的模块化特征与价值链分工的一般形态 | 第66-67页 |
二、高技术产业的全球化整合:制成品贸易与中间品贸易 | 第67-71页 |
三、高技术产业附加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 第71-73页 |
四、高技术产业R&D投入国际比较 | 第73-75页 |
第二节 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 | 第75-87页 |
一、美国跨国公司主导下准层级型的价值链治理形态 | 第75-79页 |
二、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总量指标分析 | 第79-83页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附加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 第83-87页 |
第三节 医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 | 第87-94页 |
一、基于产品差异性的扩展价值链形态 | 第87-88页 |
二、美欧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医药产业总量指标分析 | 第88-92页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附加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 第92-94页 |
第四节 航空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态 | 第94-101页 |
一、分领域的寡头垄断型价值链治理形态 | 第94-97页 |
二、航空制造业的总量指标分析 | 第97-100页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附加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产业升级的案例研究 | 第102-127页 |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内涵 | 第102-105页 |
一、产业价值链的分类 | 第102-103页 |
二、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产业升级选择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产业升级的基本条件 | 第105-108页 |
一、低端经济体的本土长期学习与技术赶超 | 第105-106页 |
二、要素跨国流动与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赶超 | 第106-108页 |
第三节 典型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产业升级案例 | 第108-124页 |
一、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制造业:韩国、中国台湾 | 第108-113页 |
二.医药制造业:印度、巴西 | 第113-119页 |
三、航空制造业:巴西、印度尼西亚 | 第119-124页 |
第四节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的决定因素 | 第124-126页 |
一、开放条件下的吸收学习能力 | 第124-125页 |
二、延展全球要素分工的主动性 | 第125页 |
三、产业政策中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培育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 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产业升级与本土创新 | 第127-152页 |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产业升级方向 | 第127-131页 |
一、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方向:提升本土创新能力 | 第128页 |
二、从嵌入价值链到提升本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本土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131-137页 |
一、理论模型分析 | 第131-132页 |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132-133页 |
三、数据说明 | 第133-134页 |
四、计量检验与回归分析结果 | 第134-137页 |
第三节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要素结构、学习吸收能力与本土产业创新 | 第137-147页 |
一、理论模型分析 | 第137页 |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137-138页 |
三、数据描述 | 第138页 |
四、计量检验与回归分析结果 | 第138-140页 |
五、基于要素结构分组的计量检验 | 第140-147页 |
第四节 价值链低端经济体的产业盈利能力、市场竞争与本土产业创新 | 第147-150页 |
一、理论模型分析 | 第147-148页 |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148页 |
三、数据描述 | 第148页 |
四、计量检验与回归分析 | 第148-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六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本土产业升级战略 | 第152-164页 |
第一节 中国开放型高技术产业的现状评估 | 第152-159页 |
一、中国开放型高技术产业的总量特征:产值、进出口总规模的扩张 | 第153-155页 |
二、中国开放型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结构性特征 | 第155-157页 |
三、中国开放型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 | 第157-159页 |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主要细分行业的本土产业升级战略 | 第159-163页 |
一、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从线性演化到“平行演化”的升级路径 | 第160-161页 |
二、医药制造业:从依赖外资到“以我为主”实现原料药产业升级 | 第161-162页 |
三、航空制造业:从嵌入价值链到以“国家价值链”为丛础的跨越式升级 | 第162-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6页 |
附录 | 第176-182页 |
附录一 | 第176-178页 |
附录二 | 第178-180页 |
附录三 | 第180-182页 |
后记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