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第11-16页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治疗哮喘药物 | 第12-14页 |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阶梯治疗方案 | 第14-16页 |
2. 中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第16-17页 |
·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3. 中医学治疗哮喘的研究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中药内治 | 第17页 |
·中药注射剂 | 第17-18页 |
·中医外治 | 第18页 |
4. 中医针灸学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1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2 病例来源及选择 | 第21-23页 |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纳入标准 | 第21-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试验中断及终止原则 | 第22-23页 |
·随访 | 第23页 |
3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分组 | 第23页 |
·治疗取穴及用药 | 第23页 |
·腧穴定位及操作 | 第23页 |
·操作步骤 | 第23-24页 |
·观察项目 | 第2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一般资料 | 第24-25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T(哮喘控制测试)比较 | 第25-26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Q(哮喘控制问卷)比较 | 第26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问卷(AQLQ: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情感功能,环境刺激)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患者中医主要症侯计分的比较 | 第27-28页 |
·两组患者肺功能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及PEF变化比较 | 第28-29页 |
·两组患者肺功能治疗前后MMFF、V50、V25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天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次数的比较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1-35页 |
1. 选择腧穴 | 第31页 |
2. 俞募配穴法的理论依据 | 第31-33页 |
·俞穴与募穴的文献研究 | 第31-32页 |
·肺的俞募穴与肺脏之间的临床研究 | 第32-3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一般资料 | 第33页 |
·ACT,ACQ的变化 | 第33页 |
·AQLQ,中医主要症候计分的变化 | 第33-34页 |
·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 第34页 |
·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次数的变化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