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氮氧化物(NO_X)的来源、危害及净化方法 | 第10-12页 |
·NO_x的来源 | 第10页 |
·NO_x的危害 | 第10-11页 |
·NO_x的净化方法 | 第11-12页 |
·生物滴滤塔净化 NO_X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生物滴滤塔净化 NO_x的菌种研究 | 第12-14页 |
·生物滴滤塔净化 NO_x的填料研究 | 第14-15页 |
·生物滴滤塔净化 NO_x的工艺运行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实验方案及参数表征 | 第17-26页 |
·实验方案 | 第17-18页 |
·菌种筛选实验方案 | 第17页 |
·填料改性实验方案 | 第17页 |
·基于改性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净化工艺参数的实验方案 | 第17-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主要培养液配方 | 第18-19页 |
·实验表征参数与分析方法 | 第19-26页 |
·微生物筛选表征参数 | 第19-20页 |
·改性填料性能表征及测定方法 | 第20页 |
·生物滴滤塔主要工艺运行参数表征及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污染物测定方法 | 第21-26页 |
3 菌种筛选与培养 | 第26-31页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26页 |
·脱氮菌种菌源与菌种富集培养 | 第26页 |
·优势菌种的筛选 | 第26-27页 |
·筛选出的脱氮菌的微生物特性 | 第27-30页 |
·菌种菌落特征及生化试验 | 第27-28页 |
·菌种生长曲线及脱氮性能的测定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改性填料制备 | 第31-40页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31页 |
·改性填料基质的选择 | 第31-32页 |
·选择合适的填料及物化性质测定 | 第31-32页 |
·改性活性炭制备工艺 | 第32页 |
·选择活性炭填料改性条件 | 第32-39页 |
·浸泡时间的选择 | 第32-34页 |
·改性剂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活性炭改性前后生物滴滤塔净化NOX气体的对比实验研究 | 第40-53页 |
·实验内容和装置 | 第40-41页 |
·实验内容 | 第40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40-41页 |
·活性炭改性前后的生物滴滤塔净化 NO_X的挂膜对比实验研究 | 第41-44页 |
·挂膜过程中循环液出口的菌密度 | 第41-42页 |
·挂膜过程中氮的转化 | 第42-44页 |
·活性炭改性前后生物滴滤塔 NOX净化工艺参数的对比实验研究 | 第44-49页 |
·进气浓度对去除 NO_x 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气体停留时间对去除 NO_x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填料层高度对去除 NO_x效率的影响 | 第46-49页 |
·活性炭填料改性对生物滴滤塔工艺运行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49-52页 |
·填料改性对生物滴滤塔抗冲击能力改善的实验研究 | 第49-50页 |
·生物滴滤塔停运后系统恢复性能情况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