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污水处理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污水处理现状 | 第11-12页 |
·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氧化沟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14-16页 |
·氧化沟的工艺概述 | 第14页 |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 | 第14页 |
·氧化沟的工艺特点 | 第14-15页 |
·氧化沟的发展类型 | 第15-16页 |
·微孔曝气氧化沟的工艺特性 | 第16页 |
·低温条件下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16-19页 |
·低温条件下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待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下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19-22页 |
·低氧微膨胀条件下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待解决问题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2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微孔曝气氧化沟中试装置设计 | 第24-30页 |
·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说明 | 第24页 |
·试验用水及水质 | 第24-25页 |
·试验主要设备及参数 | 第25-28页 |
·主要仪器仪表 | 第25-26页 |
·厌氧选择池 | 第26页 |
·微孔曝气氧化沟 | 第26-28页 |
·二沉池 | 第28页 |
·PLC 自动控制系统 | 第28-29页 |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内容 | 第28-29页 |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氧化沟中试装置启动及运行 | 第30-42页 |
·概述 | 第30页 |
·中试系统工艺调试 | 第30-33页 |
·调试前准备 | 第30-31页 |
·主要设备调试 | 第31-33页 |
·中试装置系统试运行 | 第33-41页 |
·启动阶段用水及水质 | 第33-34页 |
·中试装置活性污泥的培养 | 第34-36页 |
·第三次启动过程主要参数的历时变化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氧化沟中试装置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 第42-49页 |
·前言 | 第42页 |
·中试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中试装置 | 第42-43页 |
·进水水质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对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43-44页 |
·对 NH3-N 的去除效果 | 第44-46页 |
·对 TN 的去除效果 | 第46页 |
·比硝化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 第46-47页 |
·对 TP 的去除效果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氧化沟中试装置低溶解氧下污染物去除及节能效果分析 | 第49-57页 |
·前言 | 第49页 |
·中试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中试装置 | 第49页 |
·试验进水水质 | 第49-50页 |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低 DO 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稳定维持 | 第50-51页 |
·低 DO 丝状菌污泥微膨胀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51-54页 |
·低溶解氧和污泥微膨胀下的节能效果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