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朱家峪古村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朱家峪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与组织结构框架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组织结构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自然和社会环境 | 第20-28页 |
·自然环境 | 第20-23页 |
·气候因素 | 第21页 |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第21-23页 |
·资源环境 | 第23页 |
·社会环境 | 第23-28页 |
·历史文化 | 第24-26页 |
·经济生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选址与格局 | 第28-49页 |
·朱家峪选址特点 | 第28-32页 |
·朱家峪空间布局特点 | 第32-38页 |
·村落布局形态 | 第32-34页 |
·村落形态形成过程 | 第34-38页 |
·朱家峪村落景观公共节点分析 | 第38-49页 |
·村落主要景观构建手法 | 第38-39页 |
·道路交通系统 | 第39-42页 |
·水口园林 | 第42-43页 |
·村落点景建筑 | 第43-45页 |
·“自然·人·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景 | 第45-46页 |
·公共活动空间——广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朱家峪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 第49-63页 |
·公共性建筑解读 | 第49-54页 |
·血缘文化下影响的建筑模式 | 第49-50页 |
·血缘文化与宗祠建筑 | 第50页 |
·朱家峪的宗祠建筑研究 | 第50-54页 |
·居住建筑分析 | 第54-63页 |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居家模式 | 第54-55页 |
·基本型制与风格 | 第55-63页 |
第五章 演变动因和保护发展 | 第63-73页 |
·演变动因 | 第63-64页 |
·自然因素 | 第63页 |
·社会因素 | 第63-64页 |
·保护与发展 | 第64-73页 |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64-66页 |
·朱家峪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66-67页 |
·朱家峪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7-69页 |
·朱家峪保护与发展的基本措施 | 第69-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