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0页 |
插图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概述 | 第11-12页 |
·可用带宽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主动测量方法 | 第13-14页 |
·被动测量方法 | 第14-16页 |
·本文的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6-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Ad Hoc网络 | 第18-24页 |
·Ad Hoc网络概述 | 第18-20页 |
·Ad Hoc网络 | 第18页 |
·Ad Hoc网络特点 | 第18-19页 |
·Ad Hoc网络中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 | 第19-20页 |
·Ad Hoc网络MAC层相关协议 | 第20-22页 |
·CSMA/CA协议 | 第20页 |
·RTS/CTS机制 | 第20-21页 |
·退避 | 第21-22页 |
·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 | 第22-23页 |
·AODV路由发现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Ad Hoc网络可用带宽算法的研究 | 第24-34页 |
·可用带宽估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26页 |
·收发节点监听信道同步 | 第24-25页 |
·数据碰撞带来的额外带宽消耗 | 第25页 |
·ABE和IAB对以上问题的解决 | 第25-26页 |
·典型可用带宽算法 | 第26-33页 |
·ABE算法 | 第26-30页 |
·IAB算法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节点时隙发送数据概率可用带宽算法IABE | 第34-44页 |
·提出的可用带宽算法的推导与分析 | 第34-37页 |
·IABE算法 | 第34-36页 |
·IABE算法中采用的TX和CSR | 第36-37页 |
·可用带宽计算的相关问题 | 第37-42页 |
·节点在单位时隙内发送数据概率 | 第37-38页 |
·节点平均退避值 | 第38-39页 |
·节点同步修正 | 第39-40页 |
·节点碰撞概率 | 第40-42页 |
·可用带宽计算公式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可用带宽算法仿真实验 | 第44-53页 |
·NS2仿真软件 | 第44-48页 |
·NS与通信网络模拟 | 第44-45页 |
·NS概述 | 第45-46页 |
·NS进行网络模拟过程 | 第46-47页 |
·NS在linux下使用allinone方式安装 | 第47-48页 |
·NS中的绘图工具gnuplot | 第48页 |
·ABE和IAB算法的仿真实验 | 第48-50页 |
·提出算法IABE的仿真实验及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简单场景IABE测量结果 | 第50页 |
·测量单跳可用带宽 | 第50-51页 |
·测量多跳链路可用带宽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