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建筑物地震碰撞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9页 |
| ·碰撞破坏类型 | 第13-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纤维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2-40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钢筋纤维模型 | 第22-34页 |
| ·钢筋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 ·钢筋屈曲模型 | 第23-31页 |
| ·钢筋强度折减和断裂 | 第31-32页 |
| ·模型验证 | 第32-34页 |
| ·混凝土纤维模型 | 第34-38页 |
|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34-36页 |
| ·混凝土强度折减和破坏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 | 第40-5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梁柱单元分析模型 | 第40-44页 |
| ·节点的力和位移 | 第41-42页 |
| ·梁截面上的力与变形 | 第42-43页 |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43-44页 |
| ·纤维模型 | 第44-48页 |
| ·平面梁柱单元刚度矩阵 | 第45-47页 |
| ·单元截面破坏指数 | 第47-48页 |
| ·材料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 ·直接迭代法 | 第48-49页 |
| ·N-R 方法 | 第49页 |
| ·MN-R 方法 | 第49-50页 |
| ·增量法 | 第50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50-55页 |
| ·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 ·切线刚度矩阵的推导 | 第52-55页 |
| ·算例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相邻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模拟 | 第58-92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接触单元模型 | 第58-60页 |
| ·动力方程推导 | 第60-65页 |
| ·压缩变形表达式 | 第60-64页 |
| ·碰撞力表达式 | 第64-65页 |
| ·考虑碰撞的动力方程 | 第65页 |
| ·积分步长探讨 | 第65-67页 |
| ·相邻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分析 | 第67-87页 |
| ·结构模型 | 第67页 |
| ·地震动及计算参数 | 第67-68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87页 |
| ·间距取值讨论 | 第87-89页 |
| ·小结 | 第89-92页 |
| 第五章 相邻建筑物碰撞谱研究 | 第92-148页 |
| ·引言 | 第92页 |
| ·相邻建筑物碰撞谱的概念 | 第92-93页 |
| ·地震动选取 | 第93页 |
| ·结构参数的影响 | 第93-130页 |
| ·防震缝宽度的影响 | 第94-100页 |
| ·阻尼比的影响 | 第100-109页 |
| ·结构质量的影响 | 第109-117页 |
| ·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117-126页 |
| ·接触刚度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 ·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 第130-146页 |
| ·地震动的影响 | 第130-135页 |
| ·地震动峰值 PGA 的影响 | 第135-141页 |
| ·场地类型的影响 | 第141-146页 |
| ·小结 | 第146-14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 致谢 | 第160-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 第16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著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