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民初北京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研究--以民事判决例为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导论第7-14页
 一、选题缘起第7页
 二、研究现状第7-11页
  (一) 民国时期学者研究成果第7-9页
  (二) 1949年以后研究成果第9-11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1-14页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民初大理院判例的生成背景第14-27页
 一、民初建立判例制度的客观需要第14-18页
  (一)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关系变化第14-15页
  (二) 民事法律的阙如与立法院停摆第15-17页
  (三) 一般法理的分析第17-18页
 二、民初建立判例制度的现实可能第18-27页
  (一) 传统法律文化的继受第20-22页
  (二) 英美法系的影响与学术思潮第22-24页
  (三) 大理院创制判例能力的具备第24-27页
第二章 民初大理院判例的生成机制第27-41页
 一、判例的创制主体第27-32页
  (一) 大理院的历史沿革第27-30页
  (二) 大理院的组织与执掌第30-32页
 二、判例的创制程序第32-34页
  (一) 判例的创制第32-34页
  (二) 判例的变更与废除第34页
 三、判例的形式特征第34-41页
  (一) 判例第34-38页
  (二) 判例要旨第38-41页
第三章 民初大理院判例的适用机制第41-53页
 一、民事审判的法源第41-44页
  (一) 法律第41-42页
  (二) 习惯法第42-43页
  (三) 条理第43-44页
 二、判例的效力第44-49页
  (一) 判例与法律第45-46页
  (二) 判例与习惯第46-48页
  (三) 判例与条理第48-49页
 三、判例的适用第49-53页
  (一) 诉讼的依据第49-51页
  (二) 审判的依据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书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建构学习能否帮助学生“减负”?--两个班级的对比实验研究
下一篇: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研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