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 第7-8页 |
二、本文的努力方向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萧红儿童书写的成因 | 第9-19页 |
第一节 内在生活经验 | 第9-16页 |
一、童年经验的成功转化 | 第9-12页 |
二、母职记忆与写作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外在文化思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萧红儿童书写的叙事模式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祖孙隔代沟通 | 第19-25页 |
一、无法长大的孩子 | 第20-23页 |
二、取代母职的党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的反向对照 | 第25-29页 |
第三章 萧红儿童书写的叙事策略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儿童视角的叙事特质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儿童视角在文本中的作用 | 第30-35页 |
一、儿童视角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第31-32页 |
二、儿童视角在文本中的运用给小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 第32-33页 |
三、儿童视角所产生的复调结构和效果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萧红运用儿童视角的方式 | 第35-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时期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