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本选题的思想源流 | 第8-10页 |
·我国的思想源流 | 第8-9页 |
·国外的思想源流 | 第9-10页 |
·本选题研究的历史局限和现实挑战 | 第10-12页 |
第2章 情感教学 | 第12-16页 |
·情感教学的涵义 | 第12页 |
·情感教学的特征 | 第12-14页 |
·内在兴趣性 | 第12-13页 |
·体验成功性 | 第13页 |
·激发审美性 | 第13页 |
·双重创造性 | 第13-14页 |
·情感教学的原则 | 第14-16页 |
·寓教于乐——乐情原则 | 第14页 |
·以情施教——冶情原则 | 第14-15页 |
·师生情感交融——融情原则 | 第15-16页 |
第3章 情感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的作用 | 第16-22页 |
·动力强化作用 | 第16-17页 |
·教师通过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强化作用 | 第16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动力强化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第16-17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动力强化作用,提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 第17页 |
·调节作用 | 第17-18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 第17-18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 第18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第18页 |
·信号感染作用 | 第18-19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信号感染作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道德感情绪体验 | 第19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信号感染作用,提高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的兴趣 | 第19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信号感染作用,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性 | 第19页 |
·迁移疏导作用 | 第19-21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迁移疏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 第20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迁移疏导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将教学知识内化 | 第20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迁移疏导作用,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 第20-21页 |
·保健协调作用 | 第21-22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保健协调作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 第21页 |
·教师可通过发挥情感的保健协调作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21-22页 |
第4章 情感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 第22-34页 |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 第22-23页 |
·专业知识的积累 | 第22页 |
·课外知识的补充 | 第22-23页 |
·心理学知识的掌握 | 第23页 |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 第23-29页 |
·对教师的兴趣 | 第23-25页 |
·对政治课的兴趣 | 第25-28页 |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感 | 第28-29页 |
·在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 第29-34页 |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9-30页 |
·教师应坚持激励原则 | 第30-31页 |
·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 | 第31页 |
·爱是情感教育的源泉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