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浦诒安堡民居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14-24页 |
·诒安堡研究概况 | 第14页 |
·闽南传统民居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文献检索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居住实态调查调查的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24-31页 |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26-30页 |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与流程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流程 | 第31页 |
·课题的特色 | 第31-34页 |
第2章 诒安堡民居案例调查 | 第34-74页 |
·调查概要与案例挑选依据 | 第34-39页 |
·调查概要 | 第34页 |
·案例挑选依据 | 第34-37页 |
·研究案例编号 | 第37-39页 |
·挑选案例实态调查 | 第39-72页 |
·案例一八壁厝 | 第39-52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39页 |
·居民概况 | 第39-40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40-51页 |
·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 第51-52页 |
·案例二西官厅 | 第52-59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52页 |
·居民概况 | 第52-53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53-58页 |
·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 第58-59页 |
·案例三六壁屋 | 第59-65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59页 |
·居民概况 | 第59-60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60-64页 |
·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 第64-65页 |
·案例四承福堂 | 第65-68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65-66页 |
·居民概况 | 第66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66-68页 |
·案例五华侨住宅 | 第68-70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68页 |
·居民概况 | 第68-69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69-70页 |
·案例六东门民居 | 第70-72页 |
·建筑现状概要 | 第71页 |
·居民概况 | 第71页 |
·居住空间使用现状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3章 总体布局与居住单元使用方式研究 | 第74-105页 |
·总体布局研究 | 第74-84页 |
·分户规律 | 第74-76页 |
·入口选择与流线 | 第76-79页 |
·居住单元平面特征 | 第79-83页 |
·总结 | 第83-84页 |
·居住单元的使用方式研究 | 第84-104页 |
·居住单元的空间组合方式研究 | 第84-91页 |
·居住单元的空间组织方式研究 | 第91-96页 |
·居住单元的空间特质研究 | 第96-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4章 居住空间的使用方式及其特质研究 | 第105-145页 |
·起居空间 | 第105-117页 |
·使用方式研究 | 第105-116页 |
·位置分布与使用方式 | 第105-110页 |
·空间功能与使用方式 | 第110-113页 |
·室内布局与使用方式 | 第113-116页 |
·使用特质研究 | 第116-117页 |
·卧室空间 | 第117-125页 |
·使用方式研究 | 第117-124页 |
·位置分布与使用方式 | 第117-120页 |
·空间功能与使用方式 | 第120-122页 |
·室内布局与使用方式 | 第122-124页 |
·使用特质研究 | 第124-125页 |
·厨房空间 | 第125-137页 |
·使用方式研究 | 第125-136页 |
·位置分布与使用方式 | 第125-130页 |
·空间功能与使用方式 | 第130-132页 |
·室内布局与使用方式 | 第132-136页 |
·使用特质研究 | 第136-137页 |
·其他居住空间 | 第137-144页 |
·餐厅空间 | 第137-140页 |
·卫浴空间 | 第140-141页 |
·储藏空间 | 第141-143页 |
·祭祀空间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5章 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及其特质研究 | 第145-158页 |
·使用方式研究 | 第145-153页 |
·案例一——八壁厝 | 第145-148页 |
·位置分布与使用 | 第145-147页 |
·空间性质与使用权属 | 第147-148页 |
·案例二——西官厅 | 第148-151页 |
·位置分布与使用 | 第148-150页 |
·空间性质与使用权属 | 第150-151页 |
·案例三——六壁屋 | 第151-153页 |
·使用特质研究 | 第153-156页 |
·“门空间”促使交往行为的聚集化 | 第153-155页 |
·生活行为的功能转移 | 第155-156页 |
·不同领域的区别使用 | 第156页 |
·庭院空间使用的“边界效应” | 第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8-165页 |
·研究结论 | 第158-164页 |
·诒安堡居住空间使用方式概要 | 第158-161页 |
·诒安堡居住空间使用的优势和劣势 | 第161-162页 |
·诒安堡居住空间使用方式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 第162-164页 |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0页 |
图表目录 | 第170-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6-177页 |
附录 | 第177-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