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成舍我以记者为本的用人策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编辑才能关系重大”与成舍我知人善任 | 第13-24页 |
·千里马与伯乐——张恨水有才、世界报系有平台 | 第13-17页 |
·成舍我慧眼识别张恨水的写作才能 | 第13-14页 |
·张恨水跟随成舍我在多份报纸编辑副刊 | 第14-15页 |
·副刊《夜光》与《明珠》星辉交映 | 第15-16页 |
·副刊功劳——旁敲侧击、婉转发声 | 第16-17页 |
·小胡适、大先生——张友鸾出力、成舍我担当 | 第17-20页 |
·成舍我两度任用张友鸾 | 第17-18页 |
·张友鸾重回《民生报》,报刊因言获罪告别南京 | 第18-19页 |
·张友鸾不负“成”望、让《立报》一炮打响 | 第19-20页 |
·信任与被信任——张友渔超前、成舍我断后 | 第20-24页 |
·张友渔的激进思想 | 第20-21页 |
·成舍我保护“粉红色”的张友渔 | 第21-22页 |
·张友渔利用报刊发表新闻学研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重视报刊言论与成舍我放手让编辑发声 | 第24-38页 |
·初创报刊,坚持“言论公正” | 第24-26页 |
·成舍我白手起家创办三报一社 | 第24-25页 |
·《世界晚报》坚持“言论公正” | 第25-26页 |
·转战南京,秉持《民生报》“启迪民智” | 第26-27页 |
·迎难而上,让《立报》“凭良心说话” | 第27-30页 |
·多位副刊编辑”捧红”上海《立报》 | 第27-28页 |
·编辑们让《立报》“凭良心说话” | 第28-29页 |
·副刊《言林》添色彩 | 第29-30页 |
·新闻检查制度严苛至极和成舍我的坚持 | 第30-32页 |
·文人论政的传媒环境和编辑记者作为报社灵魂的表现 | 第32-38页 |
·新民报系的“三张一赵”的编辑核心 | 第32-35页 |
·新记大公报的“铁三角” | 第35-37页 |
·文人论政的风气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远期编辑人才投资与办学办报结合策略 | 第38-42页 |
·成舍我办报之余办学经历 | 第38-40页 |
·北平新专——“德智兼修,手脑并用” | 第38-39页 |
·世界新专——历经磨难、绵延悠远 | 第39-40页 |
·成舍我办学办报相结合策略 | 第40-42页 |
·记者做教师——知识源自实践 | 第40-41页 |
·学生做记者——学以致用、术业专攻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以记者为本用人策略的成因和启示 | 第42-47页 |
·以记者为本策略的成因 | 第42-44页 |
·早年白手起家办报的经历 | 第42页 |
·文人论政的氛围 | 第42-43页 |
·出国考察的经验 | 第43-44页 |
·以记者为本策略的启示 | 第44-47页 |
·懂得发现人才——为媒体注入新鲜血液 | 第44-45页 |
·敢于信任人才——说真话是底线 | 第45-46页 |
·善于运用人才——以文化为背景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书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