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一、 选题依据第8-11页
  (一) 政策依据第8-9页
  (二)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第9-10页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身的需要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意图、方法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6页
第二章 探究性教学研究的理论概述第16-25页
 一、 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第16-18页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第16-17页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观第17页
  (三)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第17-18页
 二、 探究性教学的内涵的理论探究第18-25页
  (一) 探究性教学的特征第18-19页
  (二) 探究性教学的分类第19页
  (三) 探究性教学的原则第19-20页
  (四) 探究性教学模式第20-22页
  (五) 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第22-25页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第25-35页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第25-27页
  (一) 调查方法第25页
  (二) 调查对象第25-26页
  (三) 调查的总体情况第26-27页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27-32页
  (一) 学情分析主观第27-29页
  (二) 教学目标把握机械第29页
  (三) 教学内容编排单调第29-30页
  (四) 教学方式单一第30-31页
  (五) 教学评价设计片面第31-32页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查研究结论第32页
 四、 阻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的原因第32-35页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量大,课堂时间有限第32-33页
  (二) 教师缺乏改变教学现状的信心第33页
  (三) 教师不具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第33页
  (四)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第33-35页
第四章 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的思考第35-43页
 一、 转变消极的观念,重新认识学生第35-36页
 二、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第36-37页
 三、 拓宽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第37页
 四、 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探究性教学理念第37-41页
  (一) 如何解决缺少时间,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第38页
  (二) 如何应对大班教学的问题第38页
  (三) 如何把握探究程度第38-40页
  (四) 如何使用探究性教学策略第40-41页
 五、 促进教学评价制度多元化,完善探究性教学评价制度第41页
 六、 加强教师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第41-43页
第五章 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第43-50页
 一、 设计背景第43页
 二、 教学对象第43页
 三、 教学目标第43-44页
 四、 教学方法第44页
 五、 课堂教学过程第44-50页
  (一) 第一课时第44-46页
  (二) 第二课时第46-47页
  (三) 课后作业第47页
  (四) 第三课时第47-48页
  (五) 第四课时第48-49页
  (六) 教师评价与反思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管理方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下一篇: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