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言 | 第8-18页 |
·微博客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2页 |
·微博客的定义 | 第8-9页 |
·微博客的历史发展 | 第9-11页 |
·国内外微博客的比较分析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 微博客虚拟社群的构成及其特点 | 第18-28页 |
·社群结构的一般构成要素 | 第18-21页 |
·节点和关系 | 第18-20页 |
·社会网结构的三个衡量维度 | 第20-21页 |
·微博客虚拟社群的结构 | 第21-24页 |
·微博客的节点 | 第21-22页 |
·微博节点间的关系 | 第22-24页 |
·微博客虚拟社群的类别及其特点 | 第24-28页 |
·虚拟社群的分类 | 第25页 |
·虚拟社群的特点 | 第25-28页 |
3 微博客虚拟社群信息传播的特点:“人际化” | 第28-39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义含与特点 | 第28-32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义含 | 第28-29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节点行为 | 第29-31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特点 | 第31-32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模式 | 第32-37页 |
·微博客“人际化”信息传播的文本 | 第37-39页 |
4 微博客虚拟社群“人际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案例分析 | 第39-49页 |
·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 第39-45页 |
·信息本身的影响 | 第39-42页 |
·个体传播能力的强弱 | 第42-45页 |
·强弱关系的影响 | 第45页 |
·微博客虚拟社群“人际化”传播的案例分析 | 第45-49页 |
5 微博客虚拟社群信息传播发展的趋势与策略 | 第49-57页 |
·信息传播“人际化”回归的一般表现 | 第49-51页 |
·信息传播“人际化”回归的原因 | 第51-54页 |
·技术因素 | 第51-52页 |
·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 | 第52-53页 |
·“碎片化时代”的要求 | 第53-54页 |
·微博客信息传播“人际化”发展的策略 | 第54-57页 |
·提高意见领袖的素养,提倡人性化回归 | 第54-55页 |
·重视“长尾”,并建立畅通的交流机制 | 第55页 |
·加强与大众传播的互动和结合 | 第55-57页 |
6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