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9页 |
2. 文献资料法 | 第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 第9-10页 |
2. 对反腐败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基本问题 | 第11-18页 |
(一)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特点 | 第11-12页 |
1. 非营利性 | 第11-12页 |
2. 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 第12页 |
3. 服务对象多样性 | 第12页 |
(三)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与社会项目管理的区别 | 第12-13页 |
1. 管理层面不同 | 第13页 |
2. 管理目标不同 | 第13页 |
3. 管理方式不同 | 第13页 |
(四)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13-18页 |
1. 甲方项目制管理模式 | 第14-15页 |
2.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 第15-16页 |
3. 施工总承包模式 | 第16页 |
4. 代建制 | 第16-17页 |
5. 四种基本项目管理模式的汇总对比 | 第17-18页 |
二、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 第18-23页 |
(一) 基本建设程序 | 第18-20页 |
1. 学校基本建设的前期阶段 | 第18-19页 |
2. 中期施工阶段 | 第19页 |
3.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 | 第19-20页 |
(二) 基本建设程序的特点 | 第20-23页 |
1. 严肃性 | 第20-21页 |
2. 复杂性 | 第21-22页 |
3. 可交叉性 | 第22-23页 |
三、 现阶段高校基建的基本状况 | 第23-27页 |
(一) 高校基本建设与国家基本建设的关系 | 第23-24页 |
(二)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基本建设的影响 | 第24页 |
(三) 高校基本建设的紧迫性 | 第24-25页 |
(四)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25-27页 |
1. 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好工程质量关 | 第25-26页 |
2. 加强基建经费的管理,使其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 第26页 |
3. 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作为指导思想,将满足师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 | 第26-27页 |
四、 S 大学基本建设管理的剖析 | 第27-36页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1. 学校内部资金有限,还贷压力大 | 第27页 |
2. 轻视施工前期的手续办理 | 第27-28页 |
3. 抢工期,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执行不严 | 第28-29页 |
4. 项目协调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 第29页 |
5. 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运作程序不规范 | 第29-30页 |
6.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7. 管理队伍不稳定 | 第31页 |
(二) 问题成因分析 | 第31-33页 |
1. 政府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2. 高校自身因素分析 | 第32页 |
3. 事业环境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三) S 大学基本建设管理的经验 | 第33-36页 |
1. 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为学校建设节省资金 | 第33-34页 |
2. 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比较合理,有效的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 第34-35页 |
3. 严格施工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 | 第35-36页 |
五、 完善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对策 | 第36-42页 |
(一) 制定措施,加强管理 | 第36-37页 |
1. 加强施工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化 | 第36页 |
2. 采取措施,监督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职责 | 第36页 |
3. 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 | 第36-37页 |
(二) 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做好整体规划 | 第37-38页 |
1. 造就和谐的人文环境 | 第37页 |
2. 建筑风格与结构多样化 | 第37页 |
3. 实现科学合理,投资经济的规划效果 | 第37-38页 |
(三) 依法公开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 | 第38页 |
(四) 依法拓宽建校资金的渠道 | 第38-39页 |
1. 银行贷款 | 第38-39页 |
2. 校办企业 | 第39页 |
3. 社会捐助 | 第39页 |
4. 让渡经营权 | 第39页 |
(五) 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 第39-40页 |
1. 加强基建资金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 第39-40页 |
2. 加强基建资金的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 第40页 |
(六) 认真做好基本建设情况审计 | 第40-41页 |
1. 事前审计 | 第40页 |
2. 事中审计 | 第40-41页 |
3. 事后审计 | 第41页 |
(七) 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