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山水诗界说与本文研究范围 | 第7-8页 |
二、 倪瓒诗歌研究状况述评 | 第8-13页 |
三、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倪瓒山水诗的创作背景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时代环境与山水风尚 | 第14-20页 |
一、 汉儒边缘化,借山水以遣怀 | 第14-17页 |
二、 士大夫僧道化,法自然以超逸 | 第17-19页 |
三、 隐逸多元化,寓山水而适情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生平经历与山水诗情 | 第20-27页 |
一、 人文家风,山高水长 | 第21-22页 |
二、 人事纵横,忘情山水 | 第22-25页 |
三、 隐遁五湖,悟道山水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倪瓒山水诗的创作内涵 | 第27-44页 |
第一节 山水游寓纵逸情 | 第27-33页 |
一、 寄寓隐逸志趣 | 第27-29页 |
二、 吟咏闲逸生活 | 第29-31页 |
三、 歌赋招隐之意 | 第31-32页 |
四、 赞誉高逸雅士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往来交游话知音 | 第33-37页 |
一、 相与乐相知 | 第33-35页 |
二、 相望寄相思 | 第35-36页 |
三、 相送叙别离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暮年羁旅道客愁 | 第37-40页 |
一、 迟暮无为 | 第38页 |
二、 漂泊无依 | 第38-39页 |
三、 羁旅乡思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民困时艰抒忧愤 | 第40-44页 |
一、 忧国忧民 | 第40-41页 |
二、 怀古伤时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倪瓒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与地域特色 | 第44-59页 |
第一节 “诗中有画”,自是一家:倪瓒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 第44-50页 |
一、 意象运用:有画风法度 | 第45-47页 |
二、 光彩描绘:点染润色 | 第47-48页 |
三、 意境格调:幽深闲远,自成天籁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地胜俗淳”、“千古繁华”:倪瓒山水诗之吴地特色 | 第50-59页 |
一、 反映江南水乡风貌 | 第51-54页 |
二、 折射吴地历史文化底蕴 | 第54-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