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茶馆:公共空间和文化再生产基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绪论 | 第14-24页 |
| 第1节 缘起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第2节 综述和视角 | 第16-17页 |
| 第3节 路径和方法 | 第17-18页 |
| 第4节 概念和外延 | 第18-24页 |
| 第1章 从茶到馆 | 第24-30页 |
| ·泡出来的历史 | 第24-26页 |
| ·川茶兴起 | 第24-25页 |
| ·川渝茶馆 | 第25-26页 |
| ·文化生态学 | 第26-30页 |
| ·自然生态 | 第27页 |
| ·人文心态 | 第27-30页 |
| 第2章 川渝茶馆内涵 | 第30-44页 |
| ·川渝两地 | 第30-34页 |
| ·内在结构 | 第31-32页 |
| ·经营之道 | 第32-34页 |
| ·公共生活 | 第34-37页 |
| ·杯中世界 | 第35-36页 |
| ·休闲娱乐 | 第36-37页 |
| ·龙门阵 | 第37-41页 |
| ·江湖庙堂 | 第38-39页 |
| ·口头政治 | 第39-41页 |
| ·无序之序 | 第41-44页 |
| ·“茶馆政客” | 第41-42页 |
| ·人以群分 | 第42-44页 |
| 第3章 一城居民半茶客 | 第44-51页 |
| ·茶客众生相 | 第44-45页 |
| ·阶层跨越 | 第45-48页 |
| ·铁杆茶仙 | 第45-46页 |
| ·匆匆过客 | 第46-47页 |
| ·打望男女 | 第47-48页 |
| ·社会性别 | 第48-51页 |
| 第4章 茶馆与社会 | 第51-59页 |
| ·坐茶馆与吃闲茶 | 第51-53页 |
| ·闲适与社交 | 第53-55页 |
| ·语言和惯习 | 第55-56页 |
| ·休闲与帮忙 | 第56-59页 |
| 第5章 社会认同与文化再生产 | 第59-76页 |
| ·公私生活 | 第59-62页 |
| ·对立统一 | 第60-61页 |
| ·时空对话 | 第61-62页 |
| ·多元一体 | 第62-64页 |
| ·精神家园 | 第64-68页 |
| ·认同意识 | 第64-66页 |
| ·记忆与想象 | 第66-67页 |
| ·他者异邦与讲信修睦 | 第67-68页 |
| ·地方与国家 | 第68-70页 |
| ·国家请吃茶 | 第68-69页 |
| ·边缘与中心 | 第69-70页 |
| ·茶馆路在何方 | 第70-76页 |
| ·星巴克启示 | 第70-71页 |
| ·转型与守望 | 第71-73页 |
| ·国家的目标与底线 | 第73-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后记 | 第80-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