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新期火山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15-20页 |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自然概况 | 第15-16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地貌 | 第16页 |
·气候 | 第16-17页 |
·水文 | 第17页 |
·土壤及植被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样地选择与标本采集 | 第20页 |
·标本鉴定 | 第20页 |
·地理成分分析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区系分析 | 第20-21页 |
·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 | 第20-21页 |
·种相似性系数计算 | 第21页 |
·生境类型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物种多样性组成 | 第22-36页 |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苔藓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 第22-25页 |
·科、属、种组成 | 第22-23页 |
·优势科、属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仅含一种的科、属 | 第24-25页 |
·黑龙山、火烧山各论 | 第25-33页 |
·黑龙山 | 第25-27页 |
·黑龙山物种组成 | 第26页 |
·优势科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优势属统计分析 | 第27页 |
·火烧山 | 第27-29页 |
·火烧山物种组成 | 第27页 |
·优势科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优势属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黑龙山与火烧山物种组成比较 | 第29-33页 |
·新记录种报道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 第36-41页 |
·区系成分 | 第36-39页 |
·世界广布成分 | 第36页 |
·泛热带成分 | 第36-37页 |
·北温带成分 | 第37-38页 |
·东亚-北美成分 | 第38页 |
·旧大陆温带成分 | 第38页 |
·温带亚洲成分 | 第38页 |
·东亚成分 | 第38-39页 |
·中国特有成分 | 第39页 |
·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 第39-41页 |
第六章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与邻近火山、山地物种比较 | 第41-48页 |
·优势科比较 | 第41-43页 |
·物种丰富度比较 | 第43-44页 |
·物种相似性比较 | 第44-48页 |
第七章 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 | 第48-54页 |
·不同生境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 第48-49页 |
·不同基质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 第49-50页 |
·不同基质及植被类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 第50-54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学习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