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赵炳龙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 赵炳龙研究综述第9-10页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0-11页
一、赵炳龙的家族、生平、作品和交游第11-28页
 (一) 赵炳龙的家族第11-14页
 (二) 赵炳龙的生平和作品第14-17页
  1. 赵炳龙的生平经历第14-16页
  2. 赵炳龙的作品第16-17页
 (三) 赵炳龙的交游第17-28页
  1. 知交之伴——杨畏知、何闳中第17-20页
   (1) 杨畏知第17-18页
   (2) 何闳中第18-20页
  2. 兰菊师友——高应雷第20-22页
  3. 同生之谊——段晅第22-23页
  4. 释佛之缘——担当、大错第23-28页
   (1) 担当第23-25页
   (2) 大错第25-28页
二、赵炳龙的诗第28-65页
 (一) 赵炳龙诗歌的创作时期第28-30页
  1. 读书应试、入杨畏知幕时期第28页
  2. 与杨畏知同效力南明永历帝时期第28-29页
  3. 辞官归隐时期第29-30页
 (二) 赵炳龙诗歌的体裁、内容和特色第30-65页
  1. 深得其妙的乐府诗第30-37页
  2. 独步其时的诗骚体第37-51页
   (1) 对永历帝的忠诚和哀怨第37-40页
   (2) 对贤臣友人的敬仰和伤痛第40-42页
   (3) 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讽刺第42-45页
   (4) 对自己出处归隐的彷徨和挣扎第45-51页
  3. 自由书写的古体诗第51-57页
   (1) 五古第51-56页
   (2) 七古第56-57页
  4. 风格多样的近体诗第57-65页
   (1) 五律和七律第58-61页
   (2) 五绝和七绝第61-63页
   (3) 回文诗第63-65页
三、赵炳龙的词第65-69页
 (一) 赵炳龙存词概况第65页
 (二) 感时伤物、别有寄托第65-69页
  1. 忧国忧君第65-67页
  2. 悲秋伤春第67-69页
四、赵炳龙的文第69-74页
 (一) 有“掖后进之盛意”的论说文第69-71页
 (二) 能见日常生活情意的书信第71-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诗十九首》“伤时之作”艺术表现手法探析--试与《诗经》对比分析
下一篇:“文学仪式”理论视域中的土家族《摆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