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中国北方地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的观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引言第9-10页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第10-13页
     ·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direct forcing)第10-11页
     ·黑碳气溶胶的间接辐射效应(indirect forcing)第11-12页
     ·黑碳气溶胶的半直接辐射效应(semi-direct forcing)第12页
     ·黑碳气溶胶的冰雪反照率效应(snow/ice albedo forcing)第12-13页
   ·冰雪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第13-15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5-17页
 参考文献第17-22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介绍第22-28页
   ·积雪中黑碳含量的测定第22-24页
     ·积雪样本的采集第22-23页
     ·积雪过滤处理第23页
     ·比对法得到黑碳含量第23-24页
   ·积雪中黑碳的来源分析第24-26页
     ·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第24-25页
     ·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8页
第三章 2010年野外观测试验结果分析第28-43页
   ·野外观测试验介绍第28-31页
   ·2010年中国北部积雪中黑碳的分布特征第31-35页
     ·积雪中垂直方向黑碳含量分布特征第31-34页
     ·东北地区表层积雪中等效黑碳含量随纬度的变化第34-35页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第35-41页
     ·内蒙古草原地区第36-38页
     ·东北北部地区第38-40页
     ·东北南部地区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第四章 2012年野外观测试验结果分析第43-57页
   ·野外观测试验介绍第43-46页
   ·新疆北部积雪中黑碳的分布特征第46-50页
     ·积雪中表层与铅直平均黑碳含量第46-49页
     ·积雪中黑碳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第49-50页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第50-54页
     ·天山地区第50-52页
     ·丘陵地区第52-53页
     ·阿尔泰地区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7-60页
   ·论文总结第57-58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6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射性核素在岩土体中迁移的数值模拟及影响评估研究
下一篇: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