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一、国外文献回顾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案例对比法 | 第13页 |
二、内容分析法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基于奥一网的三个案例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留言版型网络问政形式 | 第15-24页 |
一、留言版型网络问政雏形之“话题列表” | 第15-18页 |
二、省委办网友问题交办会 | 第18-24页 |
第二节 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 | 第24-26页 |
一、群众论坛举行方式 | 第24页 |
二、群众论坛讨论内容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网络问政两种方式的特点比较 | 第26-36页 |
第一节 留言版型和专题型网络问政形式的特点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一、留言版型网络问政 | 第26-28页 |
二、专题型网络问政之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 | 第28页 |
第二节 留言版型和专题型网络问政形式的缺陷 | 第28-32页 |
一、“话题列表”平台的缺陷 | 第28-30页 |
二、省委办网友交办会的缺陷 | 第30-31页 |
三、群众论坛的缺陷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留言版型和专题型网络问政在公民参与过程中的功能 | 第32-33页 |
一、“话题列表”平台的功能 | 第32页 |
二、省委办网友交办会的功能 | 第32-33页 |
三、群众论坛的功能 | 第33页 |
第四节 留言版型和专题型网络问政的差异 | 第33-36页 |
一、涉及问题层面不同 | 第33-34页 |
二、网民参与到政府部门管理活动的形式不同 | 第34页 |
三、网民在三个不同的版块中所起作用不同 | 第34-35页 |
四、政府与公民互动性强弱不同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网络问政对公民参与的反思与优化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中国式网络问政 | 第36-38页 |
一、中国式网络问政的特点 | 第36-37页 |
二、网络问政对政府和公民参与主体影响的双面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网络问政形式对公民参与的适用性思考 | 第38-39页 |
一、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适用性 | 第38-39页 |
二、专题型网络问政的适用性 | 第39页 |
第三节 网络问政克服中国公民参与困境 | 第39-40页 |
一、弥补制度上的缺失 | 第39页 |
二、有效解决政府层面的参与成本问题 | 第39页 |
三、提高公民意识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中国式网络问政现阶段存在问题 | 第40页 |
一、政府对网民民意的回应机制不健全 | 第40页 |
二、技术方面的局限性 | 第40页 |
第五节 如何更好运用网络促进公民参与 | 第40-42页 |
一、建立良好的政府回应机制 | 第40-41页 |
二、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 | 第41页 |
三、完善网民的表达机制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不足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