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选题的实践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工具 | 第14-15页 |
| ·论文的框架结构设计 | 第15-17页 |
| 2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体系的内容 | 第17-30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原则和思路 | 第17-18页 |
| ·绩效考评原则 | 第17页 |
| ·绩效考评思路 | 第17-18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 第18-21页 |
| ·领导班子绩效考评指标 | 第19-21页 |
| ·机关人员绩效考评指标 | 第21页 |
| ·一线人员绩效考评指标 | 第21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程序 | 第21-23页 |
| ·考评动员 | 第21-22页 |
| ·自我评价 | 第22页 |
| ·民主测评 | 第22页 |
| ·组织考评 | 第22-23页 |
| ·履行考评结果 | 第23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方法 | 第23-27页 |
| ·自上而下逐级考评法 | 第23-24页 |
| ·自我评价法与民主测评法 | 第24-25页 |
| ·定性与定量考评法 | 第25-26页 |
| ·目标任务分解法 | 第26-27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类型 | 第27-30页 |
| ·月度考评和年终考评 | 第27页 |
| ·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 | 第27-30页 |
| 3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9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指标不健全 | 第30-32页 |
| ·考评指标设计不全面 | 第30-31页 |
| ·关键指标设计不科学 | 第31-32页 |
| ·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程序不完善 | 第32-34页 |
| ·绩效反馈环节相对薄弱 | 第32-33页 |
| ·缺乏绩效改进辅导 | 第33-34页 |
| ·绩效考评方法激励功能不足 | 第34-35页 |
| ·考评方法相对落后陈旧 | 第34-35页 |
| ·目标责任划分不尽清晰 | 第35页 |
| ·绩效考评奖惩机制不完善 | 第35-37页 |
| ·考评结果公布不及时 | 第35-36页 |
| ·相应奖惩力度不够 | 第36-37页 |
| ·奖惩方式比较单一 | 第37页 |
| ·绩效考评过程出现不民主现象 | 第37-39页 |
| ·拉票现象普遍存在 | 第37-38页 |
| ·形式主义思想客观存在 | 第38-39页 |
| 4 完善少新管理处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 第39-48页 |
| ·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 ·实现考评指标体系全面性 | 第39-40页 |
| ·把握绩效考评关键指标 | 第40-41页 |
| ·努力完善绩效考评程序 | 第41-42页 |
| ·增加沟通信息反馈渠道 | 第41页 |
| ·创新绩效考评参与方法 | 第41-42页 |
| ·优化使用绩效考评方法 | 第42-45页 |
| ·紧密结合管理处年度考核目标分解细化考评任务 | 第42-43页 |
| ·结合省收费还贷中心考核结果推广运用三级考核法 | 第43-44页 |
| ·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相结合 | 第44-45页 |
| ·严格落实绩效考评结果 | 第45-48页 |
| ·完善配套奖惩机制 | 第45-46页 |
| ·实现绩效考评反馈 | 第46页 |
| ·发挥绩效考评作用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51页 |
| 附表1 | 第48-50页 |
| 附表2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