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融资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和文章框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31页 |
| ·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专利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页 |
| ·专利权质押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 ·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概念及流程 | 第18-20页 |
| ·专利权质押融资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页 |
| ·MM理论 | 第20-21页 |
| ·信息非均衡理论 | 第21页 |
| ·国内外专利权质押融资文献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 ·国外有关专利权质押融资研究的现状 | 第21-24页 |
| ·国内有关专利权质押融资研究的现状 | 第24-29页 |
| ·关于专利权质押融资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29-31页 |
| 第3章 国内外专利权融资实践经验借鉴 | 第31-53页 |
| ·国外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经验分析 | 第31-35页 |
| ·美国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 ·日本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 ·国外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的启示 | 第34-35页 |
| ·国内专利权质押融资总体实践情况分析 | 第35-42页 |
| ·国内典型城市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经验分析 | 第42-53页 |
| ·北京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情况分析 | 第42-45页 |
| ·上海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实践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 ·广东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实践情况分析 | 第48-51页 |
| ·国内专利权质押融资实践的启示 | 第51-53页 |
| 第4章 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融资发展现状 | 第53-62页 |
| ·合肥市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的背景 | 第53-55页 |
| ·良好的基础环境 | 第53页 |
| ·良好的科技环境 | 第53-55页 |
| ·良好的金融环境 | 第55页 |
| ·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建设的现状 | 第55-59页 |
| ·政府层面 | 第55-57页 |
| ·银行层面 | 第57页 |
| ·中介层面 | 第57-58页 |
| ·企业层面 | 第58-59页 |
| ·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建设的成效 | 第59-62页 |
| ·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建设有阶段性进展 | 第59-60页 |
| ·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建设并不尽如人意 | 第60-62页 |
| 第5章 制约合肥专利权融资发展的因素 | 第62-67页 |
| ·政府扶持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政策不完善 | 第63-64页 |
| ·银行对于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态度不积极 | 第64-65页 |
| ·参与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中介机构不健全 | 第65页 |
| ·企业控制专利权质押融资的能力不够强 | 第65-67页 |
| 第6章 推进合肥专利权融资发展的策略 | 第67-74页 |
| ·政府角度 | 第67-69页 |
|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 第67页 |
| ·完善专利权质押法律 | 第67-68页 |
| ·设立银行风险补偿基金 | 第68页 |
| ·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 第68-69页 |
| ·银行角度 | 第69-70页 |
| ·开立专职承办的科技银行 | 第69页 |
| ·加强银行的风险自控能力 | 第69-70页 |
| ·选择合适的质押贷款模式 | 第70页 |
| ·增强银行监管部门的作用 | 第70页 |
| ·中介角度 | 第70-72页 |
| ·搭建融资辅导中心 | 第70-71页 |
| ·健全专利评估体系 | 第71页 |
| ·建立科技担保公司 | 第71-72页 |
| ·成立科技保险公司 | 第72页 |
| ·企业角度 | 第72-74页 |
| ·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 | 第72页 |
| ·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 | 第72-73页 |
| ·增强专利的重视程度 | 第73页 |
| ·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 第73-74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研究结论 | 第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附录 | 第79-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