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2-18页 |
·蜚蠊的生殖方式 | 第12-13页 |
·卵生A型 | 第12页 |
·卵生B型 | 第12页 |
·卵胎生A型 | 第12-13页 |
·卵胎生B型 | 第13页 |
·胎生型 | 第13页 |
·孤雌生殖 | 第13页 |
·蜚蠊的产卵行为 | 第13-14页 |
·蜚蠊卵荚的研究 | 第14页 |
·蜚蠊的雌性外生殖器 | 第14-15页 |
·蜚蠊的分类系统 | 第15-18页 |
·Princis的分类系统 | 第15页 |
·McKittrick的分类系统 | 第15页 |
·Grandcolas的分类系统 | 第15-16页 |
·Roth的分类系统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材料 | 第18页 |
·标本来源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材料的处理 | 第18页 |
·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描绘和拍照 | 第18-19页 |
·特征描记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形态特征 | 第20-22页 |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 | 第20页 |
·蜚蠊卵荚形态特征 | 第20-22页 |
第四章 种类描述 | 第22-54页 |
蜚蠊科Family Blattidae Latreille,1810 | 第22-27页 |
一、蜚蠊亚科Bl-tinae Latreille,1810 | 第22-27页 |
1、大蠊属Periplaneta Burmeister,1838 | 第22-24页 |
(1)、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1838(图4-12,图版Ⅰ:a-b) | 第22-23页 |
(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innaeus,1758)(图13-22,图版Ⅰ:c-d) | 第23-24页 |
2、平板蠊属Homalosilpha Stal,1874 | 第24-25页 |
(3)、双弧平板蠊Homalosilpha kryzhanovskii Bey-Bienko,1969(图23,图版Ⅰ:e-f) | 第24-25页 |
3、雪蠊属Shelfordella Adelung,1910 | 第25-27页 |
(4)、侧缘雪蠊Shelfordella lateralis(Walker,1868)(图24-33,图版Ⅰ:g-j) | 第25-27页 |
姬蠊科Family Ectobiid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 第27-41页 |
二、姬蠊亚科Blattellinae Karny,1908 | 第27-38页 |
4、伪截尾蠊属Pseudothyrsocera Shelford,1906 | 第27-28页 |
(5)、中华伪截尾蠊Pseudothyrsocera sinensis(Walker,1869)(图34-36,图版Ⅰ:k-l) | 第27-28页 |
5、拟歪尾蠊属Episymploce Bey-Bienko,1950 | 第28-32页 |
(6)、乳突拟歪尾蠊Episymploce mamillatus(Feng et Woo,1988)(图37-38,图版Ⅰ:m-n) | 第28-29页 |
(7)、昆明拟歪尾蠊Episymploce kunmingi(Bey-Bienko,1969)(图39,图版Ⅰ:o-p) | 第29-30页 |
(8)、裂板拟歪尾蠊Episymploce kryzhanovshii(Bey-Bienko,1957)(图40-41,图版Ⅰ:q-r) | 第30页 |
(9)、坡坦拟歪尾蠊Episymploce potanini(Bey-Bienko,1950)(图42,图版Ⅰ:s-t) | 第30-31页 |
(10)、Episymploce sp.(图43-44,图版Ⅱ:a-b) | 第31-32页 |
6、乙蠊属Sigmella Hebard,1940 | 第32-33页 |
(11)、申氏乙蠊Sigmella shcenklingi(Karny,1915)(图45-46,图版Ⅱ:c-d) | 第32-33页 |
7、卷翅蠊属Anaplectoidea Shelford,1906 | 第33-35页 |
(12)、异卷翅蠊Anaplectoidea varia Bey-Bienko,1957(图47,图版Ⅱ:e-f) | 第33-34页 |
(13)、锥刺卷翅蠊Anaplectidea spikya Wang et Feng,2006(图48,图版Ⅱ:g-h) | 第34-35页 |
8、小蠊属Blattella Caudell,1903 | 第35-37页 |
(14)、双纹小蠊Blattella bisignata(Brunner von Wattenwyl,1893)(图49-59,图版Ⅱ:i-j) | 第35-36页 |
(15)、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innaeus,1767)(图 60-68 图版Ⅱ:k-l) | 第36-37页 |
9、亚蠊属Asiablatta Asahina,1985 | 第37-38页 |
(16)、京都亚蠊Asiablatta kyotensis(Asanina,1976)(图69,图版Ⅱ:m-n) | 第37-38页 |
三、拟叶蠊亚科Pseudophyllodromiinae Hebard,1929 | 第38-39页 |
10、玛蠊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 | 第38-39页 |
(17)、妮玛蠊Margattea nimbata(Shelford,1907)(图70,图版Ⅱ:o-p) | 第38-39页 |
四、褶翅蠊亚科Anaplectinae Walker,1868 | 第39-41页 |
11、褶翅蠊属Anaplecta Burmeister,1838 | 第39-41页 |
(18)、Anaplecta sp1.(图71,图版Ⅱ:q-r) | 第39-40页 |
(19)、Anaplecta sp2.(图72-74,图版Ⅱ:s-t) | 第40-41页 |
隐尾蠊科Family Cryptocercidae Handlirsch,1925 | 第41-45页 |
五、隐尾蠊亚科Cryptocercinae Handlirsch,1925 | 第41-45页 |
12、隐尾蠊属Cryptocercus Scudder,1862 | 第41-45页 |
(20)、原始隐尾蠊Cryptocercus primarius Bey-Bienko,1938(图75-84,图版Ⅲ:a-b) | 第41-42页 |
(21)、滇南隐尾蠊Cryptocercus meridianus Grandcolas et Legendre,2005(图85-94,图版Ⅲ:c-d) | 第42页 |
(22)、Cryptocercus sp.1(图95-104,图版Ⅲ:e-f) | 第42-43页 |
(23)、Cryptocercus sp.2(图105-114,图版Ⅲ:g-h) | 第43-44页 |
(24)、Cryptocercus sp.3(图115-124,图版Ⅲ:i-j) | 第44页 |
(25)、Cryptocercus sp.4(图125-134,图版Ⅲ:k-l) | 第44-45页 |
硕蠊科Family Blaberid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 第45-54页 |
六、硕蠊亚科Blaberin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 第45-46页 |
13、碧蠊属Blaptica Stal,1874 | 第45-46页 |
(26)、杜比亚碧蠊Blaptica dubia(Serville,1838)(图135-142,图版Ⅲ:m-p) | 第45-46页 |
七、光蠊亚科Epilamprin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 | 第46-50页 |
14、麻蠊属Stictolampra Hanitsch,1930 | 第46-48页 |
(27)、萨氏麻蠊Stictolampra saussurei(Kirby,1903)(图143-144,图版Ⅲ:q-r) | 第46-47页 |
(28)、黑褐麻蠊Stictolampra melancholica Bei-Bienko,1954(图145-146,图版Ⅲ:s-t;图版Ⅳ:a-b) | 第47-48页 |
15、大光蠊属Rhabdoblatta Kirby,1903 | 第48-50页 |
(29)、黑带大光蠊Rhabdoblatta nigrovittata Bey-Bienko,1954(图147-152,图版Ⅳ:c-f) | 第48-49页 |
(30)、峨眉大光蠊Rhabdoblatta omei Bey-Bienko,1958(图153-154,图版Ⅳ:g-h) | 第49-50页 |
八、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 第50-51页 |
16、弯翅蠊属Panesthia Serville,1831 | 第50-51页 |
(31)、Panesthia sp.(图155-157,图版Ⅱ:a-c) | 第51页 |
九、甲蠊亚科Diplopterinae Handlirsch,1925 | 第51-54页 |
17、甲蠊属Diploptera Saussure,1864 | 第51-54页 |
(32)、点刻甲蠊Diploptera punctata(Eschscholtz,1822)(图158-159,图版Ⅱ:a-c) | 第51-54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 | 第54-66页 |
·蜚蠊卵荚比较 | 第54-56页 |
·同种生殖方式蜚蠊的卵荚比较 | 第54-55页 |
·卵生A型蜚蠊的卵荚比较 | 第54页 |
·卵生B型蜚蠊的卵荚比较 | 第54页 |
·卵胎生A型蜚蠊的卵荚比较 | 第54-55页 |
·不同生殖方式蜚蠊的卵荚比较 | 第55-56页 |
·卵荚外部特征差异 | 第55页 |
·卵荚内部特征差异 | 第55-56页 |
·孕期差异 | 第56页 |
·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6-61页 |
·不同种类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6-60页 |
·蜚蠊科Blattidae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6-57页 |
·姬蠊科Ectobiidae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7-58页 |
·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8-59页 |
·硕蠊科Blaberidae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59-60页 |
·相同或不同生殖方式蜚蠊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60-61页 |
·卵生A型不同种类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60页 |
·卵生A型种类与卵生B型种类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60-61页 |
·卵生B型种类与卵胎生A型种类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61页 |
·卵胎生A型种类与胎生A型种类雌性外生殖器比较 | 第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6页 |
·雌性外生殖器在蜚蠊低级分类阶元中的作用 | 第62-63页 |
·雌性外生殖器在蜚蠊高级分类阶元中的作用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图 | 第8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