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的筛选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构的解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2页 |
·微生物脂肽 | 第12-14页 |
·微生物脂肽的结构各分类 | 第12页 |
·微生物脂肽的性质 | 第12-14页 |
·糖脂 | 第14-17页 |
·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的方法 | 第17-19页 |
·常规筛选方法 | 第17-19页 |
·高通量检测方法 | 第19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9-2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0页 |
·质谱(MS) | 第20-21页 |
·核磁共振(NMR)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2章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的筛选方法 | 第22-30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样品来源与样品准备 | 第23页 |
·脂肽发酵液与酸的反应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检测波长 | 第24-25页 |
·反应的酸与碱 | 第25-27页 |
·反应中酸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 | 第27-28页 |
·发酵液用量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及产物类型鉴定 | 第30-50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样品来源 | 第31页 |
·样品富集 | 第31页 |
·平板分离和单菌挑选 | 第31页 |
·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 | 第31-32页 |
·薄层色谱法检测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32页 |
·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 | 第32-33页 |
·菌种鉴定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9页 |
·样品细菌的分离纯化 | 第34页 |
·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 | 第34页 |
·薄层色谱法检测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34-36页 |
·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 | 第36-46页 |
·菌种鉴定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构解析 | 第50-70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菌株来源 | 第51页 |
·培养条件 | 第51页 |
·粗品的制备 | 第51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浸提 | 第51页 |
·脂肽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糖脂结构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9页 |
·苍白杆菌产生脂肽的结构 | 第52-59页 |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脂肽的结构 | 第59-64页 |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糖脂的结构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