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镁材料的性能与发展情况 | 第12-14页 |
·碳纳米管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ANSYS 在复合材料分析中的运用 | 第19-20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课题的目的 | 第20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分布的研究 | 第21-33页 |
·分析模型与材料参数 | 第21-24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21-23页 |
·材料参数 | 第23-24页 |
·边界条件和模型加载 | 第24页 |
·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边界条件和模型加载 | 第24-25页 |
·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碳纳米管长度对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影响 | 第26-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预测 | 第33-44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基本假设 | 第33页 |
·材料属性 | 第33-34页 |
·实体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嵌入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应变能变化 | 第35-43页 |
·理论分析计算 | 第37-38页 |
·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38-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与其他经验公式对比 | 第44-50页 |
·其他经验公式 | 第44-46页 |
·串并联模型 | 第44-45页 |
·微分法 | 第45页 |
·Mori-Tanaka 方法 | 第45-46页 |
·各种方法得到的结果 | 第46-47页 |
·应变能变化方法结果 | 第46页 |
·串并联法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微分法 | 第47页 |
·MT 方法 | 第47页 |
·数据对比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