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旱涝极值估测理论与方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 ·极值分布模式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极值模式的参数估计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数据及其来源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32页 |
| ·自然地理 | 第20-26页 |
| ·流域位置 | 第20-21页 |
| ·地形和地貌 | 第21-22页 |
| ·地质土壤 | 第22-23页 |
| ·水文气象 | 第23-25页 |
| ·水资源 | 第25-26页 |
| ·河流水系 | 第26-28页 |
| ·嫩江 | 第27-28页 |
| ·第二松花江 | 第28页 |
| ·松花江干流 | 第28页 |
| ·水利工程 | 第28-30页 |
| ·社会经济 | 第30-32页 |
| 第3章 松花江流域降水演变规律分析 | 第32-39页 |
| ·降雨量演变的一般特征 | 第32-34页 |
| ·年内分配特征 | 第32-33页 |
| ·年际变化规律 | 第33-34页 |
| ·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34-36页 |
| ·线性倾向估计 | 第34-35页 |
| ·累积滤波器 | 第35-36页 |
| ·旱涝周期特征 | 第36-39页 |
| ·旱涝等级划分 | 第36页 |
| ·可公度网络图 | 第36-39页 |
| 第4章 极值理论与方法 | 第39-50页 |
| ·抽样方法 | 第39-40页 |
| ·阈值确定 | 第40-41页 |
| ·线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 第41-47页 |
| ·对数正态分布 | 第41-42页 |
| ·广义极值分布 | 第42-44页 |
| ·威尔布分布 | 第44页 |
| ·广义帕累托 | 第44-46页 |
| ·指数分布 | 第46页 |
| ·耿贝尔分布 | 第46-47页 |
| ·模型检验 | 第47-50页 |
| ·K-S 检验 | 第48页 |
| ·P-P 概率图和 Q-Q 概率图 | 第48-50页 |
| 第5章 松花江流域旱涝极值估测 | 第50-67页 |
| ·数据资料年限 | 第50页 |
| ·极值分布模型 | 第50-63页 |
| ·AM 模型 | 第50-55页 |
| ·POT 模型 | 第55-60页 |
| ·模型选择 | 第60-63页 |
| ·松花江流域月降水极值模型 | 第63-67页 |
| ·汛期月降水极值模型 | 第63-64页 |
| ·非汛期月降水极值模型 | 第64-65页 |
| ·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7-69页 |
| ·初步结论 | 第67-68页 |
| ·不足与建议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