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复合蓄能材料制备及微胶囊溶液换热特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5页
     ·蓄能技术概况第14-15页
     ·热能蓄能方式第15页
   ·相变蓄能材料第15-19页
     ·相变蓄能材料的分类第15-18页
     ·相变蓄能材料的选择第18-19页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9-23页
     ·基体和相变材料熔融共混法第19-20页
     ·基体材料封装相变法第20-23页
     ·混合烧结法第23页
   ·复合相变材料的测试分析方法第23-25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23-24页
     ·傅里叶红外分析第24页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24页
     ·热重分析第24-25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多孔载体复合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第26-46页
   ·十八烷/分子筛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第26-27页
   ·十八烷/分子筛复合相变材料特性的测量方法第27-28页
   ·十八烷/分子筛复合相变材料的测量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FT-RT分析第28-29页
     ·微观结构第29-30页
     ·热物性第30-33页
     ·热稳定性第33-35页
   ·月桂酸/活性炭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第35-36页
   ·月桂酸/活性炭复合相变材料特性的测量方法第36-37页
   ·月桂酸/活性炭复合相变材料的测量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FT-RT分析第37-38页
     ·XRD分析第38-39页
     ·微观结构第39页
     ·导热性能第39-41页
     ·热物性第41-43页
     ·热稳定性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第46-69页
   ·溶胶凝胶法原理第46-47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第47-48页
   ·硬脂酸/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第48-50页
     ·实验材料第48页
     ·乳化液制备第48-49页
     ·微胶囊合成第49-50页
   ·硬脂酸/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测量分析第50-57页
     ·FT-RT分析第50-51页
     ·微观结构第51-52页
     ·热物性第52-55页
     ·热稳定性第55-57页
   ·石蜡/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制备第57-59页
     ·实验材料第57-58页
     ·乳化液制备第58页
     ·微胶囊合成第58-59页
   ·石蜡/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的测量分析第59-67页
     ·FT-RT分析第60-61页
     ·XRD分析第61-62页
     ·微观结构第62-63页
     ·热物性第63-65页
     ·热稳定性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相变微胶囊溶液的换热特性研究第69-94页
   ·相变微胶囊溶液的热学特性第70-75页
     ·微胶囊溶液密度第70-71页
     ·微胶囊溶液比热容第71-72页
     ·微胶囊溶液导热系数第72-73页
     ·微胶囊溶液粘度系数第73-75页
     ·微胶囊溶液稳定性第75页
   ·相变微胶囊溶液的换热过程理论分析第75-78页
   ·相变微胶囊溶液的换热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78-84页
     ·Ste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0-81页
     ·质量分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1-82页
     ·Re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2页
     ·过冷度及相变温度区间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2-83页
     ·颗粒尺寸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3-84页
   ·相变微胶囊溶液层流的换热特性模型分析第84-85页
   ·模型分析的结果与讨论第85-92页
     ·Ste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6-88页
     ·质量分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8-89页
     ·相变温度区间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89-91页
     ·Re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8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94-96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08-109页
获奖情况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热处理对硅/锗单晶纳米结构形貌控制研究
下一篇:立方相焦绿石结构Bi1.5MgNb1.5O7(BMN)陶瓷及纳米晶的制备、介电性能与微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