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纤维素的活化方法 | 第9-11页 |
·化学法 | 第9-10页 |
·物理法 | 第10-11页 |
·生物法 | 第11页 |
·纤维素的水解方法 | 第11-12页 |
·酸水解 | 第11-12页 |
·酶水解 | 第12页 |
·超临界水解 | 第12页 |
·纤维素可及度的表征方法 | 第12-13页 |
·N2 吸附法 | 第13页 |
·保水值测定法 | 第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15-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实验药品 | 第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微晶纤维素改性剂的合成 | 第15-16页 |
·2,4-二氯-6 苯氧基-1,3,5-三嗪(PHCT)的合成 | 第15-16页 |
·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 三嗪(SHACT)的合成 | 第16页 |
·2,4-二(4-羟基苯磺酸钠)-6-氯-1,3,5 三嗪(DPHACT)的合成 | 第16页 |
·微晶纤维素的修饰 | 第16-17页 |
·2,4-二氯-6 苯氧基-1,3,5-三嗪(PHCT)修饰微晶纤维素 | 第16-17页 |
·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 三嗪(SHACT)修饰微晶纤维素 | 第17页 |
·2,4-二(4-羟基苯磺酸钠)-6-氯-1,3,5 三嗪(DPHACT)修饰微晶纤维素 | 第17页 |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水解 | 第17-18页 |
·改性纤维素水解工艺 | 第17页 |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17-18页 |
·测定水解还原糖的含量 | 第18页 |
·表征 | 第18-2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8页 |
·质谱图分析 | 第18页 |
·广角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18-19页 |
·纤维素可及度的测定 | 第19页 |
·纤维素侧序及侧序分布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0-39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及水解性能 | 第20-25页 |
·PHCT 的结构表征 | 第20-21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 第21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酸水解 | 第21-22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 | 第22-23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水解可及度 | 第23-24页 |
·PH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侧序及侧序分布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及水解性能 | 第25-32页 |
·SHACT 的结构表征 | 第25-27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 第27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酸水解 | 第27-28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 | 第28-30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水解可及度 | 第30-31页 |
·S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侧序及侧序分布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及水解性能 | 第32-39页 |
·DPHACT 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 第33-34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酸水解 | 第34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 | 第34-36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可及度 | 第36页 |
·DPHACT 改性微晶纤维素的侧序及侧序分布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三种改性剂对纤维素水解效率的影响规律 | 第37-39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