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5页 |
·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研究 | 第12-14页 |
·混凝土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来源、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课题来源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梁式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17-28页 |
·引言 | 第17页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22页 |
·中华大桥简介 | 第17-19页 |
·中华大桥的工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中华大桥的精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22-24页 |
·中华大桥工程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中华大桥精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23-24页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桥有限元建模中的一些问题 | 第24-28页 |
·预应力大小对桥梁动静态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铺装层厚度对桥梁动静态特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单元大小对桥梁动静态特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3 基于响应面和遗传算法的中华大桥有限元模型的修正 | 第28-51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响应面模型 | 第29-30页 |
·响应面方法的算法原理与流程 | 第29页 |
·多项式响应面形式 | 第29-30页 |
·中华大桥现场试验与有限元建模 | 第30-38页 |
·静力试验 | 第31-36页 |
·动力试验 | 第36-38页 |
·中华大桥有限元建模 | 第38页 |
·正交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建模 | 第38-42页 |
·修正参数的选取 | 第38-39页 |
·正交试验 | 第39-42页 |
·响应面模型 | 第42页 |
·响应面有效性评价 | 第42-43页 |
·适应度函数构造 | 第43-44页 |
·遗传算法寻优及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4-48页 |
·遗传算法寻优 | 第44-46页 |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6-48页 |
·中华大桥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 第48-51页 |
4 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的中华大桥极限承载力和动态响应分析 | 第51-65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模拟 | 第52-56页 |
·混凝土的损伤塑性模型 | 第52-55页 |
·钢筋的本构模型 | 第55-56页 |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56-59页 |
·模型加载方式 | 第57-58页 |
·应力分析 | 第58-59页 |
·动态响应分析 | 第59-65页 |
·卡车动荷载的施加 | 第60页 |
·动态响应分析 | 第60-63页 |
·肋梁加固 | 第63-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