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 问题意识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7-19页 |
(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 本文的研究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 社区卫生服务 | 第19页 |
(二) 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 | 第19-21页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二)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三) 纽曼的健康系统护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一、 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二) 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二、 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一) 服务观念相对落后 | 第29页 |
(二) 机构公益性质淡化 | 第29页 |
(三) 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 第29-30页 |
(四) 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 第30页 |
三、 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 政府投入不足 | 第30页 |
(二) 社会参与度不高 | 第30-31页 |
(三) 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缺乏 | 第31页 |
(四) 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实践及借鉴 | 第32-43页 |
一、 国内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实践 | 第32-34页 |
(一) 北京市北太平庄模式 | 第32-33页 |
(二) 济南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 第33页 |
(三) 上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 第33-34页 |
二、 国内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借鉴意义 | 第34-36页 |
(一) 重点关注弱势老年群体 | 第34-35页 |
(二) 发挥政府制度设计职能 | 第35页 |
(三) 发展特色卫生服务体系 | 第35页 |
(四) 推行数字网络信息管理 | 第35-36页 |
三、 国外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实践 | 第36-41页 |
(一) 英国的国家经营服务模式 | 第36-38页 |
(二) 美国的市场调节型为主服务模式 | 第38-39页 |
(三) 日本的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模式 | 第39-41页 |
四、 国外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借鉴意义 | 第41-43页 |
(一) 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理论基础 | 第41页 |
(二) 建立多元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 第41页 |
(三) 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构架 | 第41-42页 |
(四)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措施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3-56页 |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理念 | 第43-45页 |
(一) 使患者获取自理权 | 第43页 |
(二) 帮助老人自我照料 | 第43-44页 |
(三)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 第44页 |
(四) 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 第44-45页 |
(五) 建立连续管理理念 | 第45页 |
二、 以政府引导为主体的多元服务主体 | 第45-49页 |
(一) 政府主导 | 第46-47页 |
(二) 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 第47页 |
(三) 志愿者积极参与 | 第47-48页 |
(四) 非政府组织有效支持 | 第48-49页 |
三、 建构科学规范的一体化服务机制 | 第49-56页 |
(一) 设置合理的补偿机制 | 第49-50页 |
(二) 促进与医保制度衔接 | 第50页 |
(三) 建立双向转诊协作模式 | 第50-51页 |
(四) 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 第51-52页 |
(五) 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保障 | 第52-53页 |
(六) 完善相关绩效考核制度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