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水资源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8页 |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 | 第11-14页 |
·平原河网水流水质计算 | 第14-17页 |
·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余姚市水资源基本状况及特性分析 | 第20-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5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研究区供水现状及供需平衡分析 | 第25-28页 |
·曹娥江引水 | 第28-29页 |
·研究区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29-30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平原河网水质改善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两库联合优化调度技术方法研究 | 第33-50页 |
·引言 | 第33页 |
·水库兴利优化调度方法分析研究 | 第33-36页 |
·逐步优化算法 | 第34页 |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 第34-36页 |
·现状工程能力约束下的两库联合优化调度 | 第36-45页 |
·兴利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 | 第36-37页 |
·陆埠—梁辉水库群 | 第37-44页 |
·四明湖—牟山水库群 | 第44-45页 |
·解除现状工程能力约束下的两库联合优化调度 | 第45-48页 |
·陆埠—梁辉水库群 | 第45-47页 |
·四明湖—牟山水库群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技术方法研究 | 第50-72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大系统分解—协调法 | 第51-52页 |
·大系统分解—协调法的基本原理 | 第51页 |
·大系统分解协调法的特点 | 第51-52页 |
·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的一般表达式 | 第52页 |
·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第52-63页 |
·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52-54页 |
·数学模型 | 第54-56页 |
·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结构框图 | 第56页 |
·模型计算结果 | 第56-63页 |
·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规则及验证 | 第63-71页 |
·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规则求解方法 | 第63-65页 |
·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规则的优化 | 第65-69页 |
·随机水文资料生成模型 | 第69-70页 |
·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则的检验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河网水质计算模型研究 | 第72-108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箱子模型 | 第73-82页 |
·箱子模型基本原理 | 第73页 |
·箱子划分 | 第73页 |
·污染源调查统计 | 第73-75页 |
·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 | 第75-79页 |
·水质改善方案计算 | 第79-82页 |
·一维河网水流水质模型 | 第82-105页 |
·河网概化 | 第82-84页 |
·污染源分布 | 第84页 |
·控制方程 | 第84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84-89页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89-90页 |
·模型求解 | 第90-93页 |
·实时校正模型 | 第93页 |
·模型枯水水流及水质验证 | 第93-101页 |
·水质改善方案计算 | 第101-105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105-106页 |
·水环境容量定义 | 第105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水资源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108-123页 |
·引言 | 第108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08-114页 |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 第108-109页 |
·Java开发方案的选用 | 第109-110页 |
·系统逻辑结构 | 第110-111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111页 |
·模型库设计 | 第111-114页 |
·系统主要功能 | 第114-122页 |
·工程信息查询 | 第114-117页 |
·供用水信息查询 | 第117页 |
·水质信息查询 | 第117-119页 |
·水质调度 | 第119-121页 |
·水量调度 | 第121页 |
·系统管理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全文总结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