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孔加工孔轴心偏斜及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作用 | 第11-12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主要成就 | 第12-13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分类及技术特点 | 第13-18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分类 | 第13-14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特点 | 第14-18页 |
·枪钻深孔加工技术 | 第15-16页 |
·BTA 钻深孔加工技术 | 第16-17页 |
·喷吸钻深孔加工技术 | 第17页 |
·DF 钻深孔加工技术 | 第17-18页 |
·深孔加工技术的缺陷 | 第18-21页 |
·枪钻的缺陷 | 第18-19页 |
·BTA 钻的缺陷 | 第19页 |
·双管喷吸钻的缺陷 | 第19-20页 |
·DF 系统的缺陷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影响深孔轴心偏斜量的主要因素 | 第23-40页 |
·描述深孔轴心偏斜相关的公差 | 第23-26页 |
·深孔的直线度 | 第23-24页 |
·同轴度 | 第24页 |
·孔径扩大量 | 第24-25页 |
·孔的圆度误差 | 第25页 |
·孔的表面粗糙度 | 第25-26页 |
·影响深孔轴心偏斜的因素分析 | 第26-39页 |
·机床和辅助系统对深孔轴心偏斜的影响 | 第27-28页 |
·工件方面的因素 | 第28-29页 |
·孔的加工形状 | 第29-32页 |
·叠孔的加工 | 第29页 |
·偏心孔的加工 | 第29-30页 |
·导向孔的加工 | 第30-31页 |
·对中对孔轴心偏斜的影响 | 第31-32页 |
·冷却系统 | 第32-34页 |
·冷却泵 | 第33页 |
·切削液 | 第33-34页 |
·切削液箱 | 第34页 |
·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方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切削参数 | 第35-37页 |
·刀杆系统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深孔刀具系统对孔轴心偏斜的影响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40-60页 |
·深孔多刃错齿内排屑刀具受力分析 | 第40-42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刀具系统各部件对深孔轴心偏斜的影响分析 | 第42-52页 |
·各刀齿的设计分析 | 第43-49页 |
·中心齿的几何参数设计 | 第43-44页 |
·中间齿 | 第44-45页 |
·边齿 | 第45-46页 |
·导向块 | 第46-49页 |
·刀齿和导向块的磨损 | 第49-52页 |
·刀具设计 | 第52-58页 |
·导向块、辅助导向块和防振块的设计 | 第53-56页 |
·导向块的设计 | 第53-54页 |
·辅助导向块和防振条 | 第54-56页 |
·切削液加速器和可调整直径设计 | 第56-57页 |
·刀体的设计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深孔加工输油器对孔轴心偏斜的分析 | 第60-69页 |
·输油器的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输油器的工作原理 | 第60-61页 |
·优化后输油器的三维实体建模 | 第61页 |
·刀杆导向块的结构设计 | 第61-64页 |
·刀杆的悬臂梁模型 | 第61-62页 |
·添加刀杆导向块的可行性分析 | 第62-63页 |
·刀杆导向块的优化效果分析 | 第63-64页 |
·对导向套的优化设计 | 第64-65页 |
·导向套的优化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对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65-67页 |
·密封导向环的楔形增压原理及结构设计 | 第66-67页 |
·密封圈的优化分析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深孔加工中的负压抽屑装置设计分析 | 第69-76页 |
·负压区的虹吸原理 | 第69-70页 |
·可调式负压抽屑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70-71页 |
·可调式负压抽屑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70-71页 |
·优化后可调式负压抽屑装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71页 |
·对影响负压效果因素的研究 | 第71-73页 |
·用动力学原理研究影响负压效果的因素 | 第71-72页 |
·对影响负压效果因素的实验分析 | 第72-73页 |
·对后喷嘴壁厚的有限元分析 | 第73-75页 |
·建立后喷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74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