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本论文研究之对象 | 第10-13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之概念——内涵和外延 | 第10-12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分期和简况 | 第12-13页 |
·本论文研究之意义和目的 | 第13-18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特点及意义 | 第13-15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得阶段性成果 | 第15-1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 第16-17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亦存在相当的不足和弱项 | 第17页 |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本论文研究之方法 | 第18-24页 |
·针对 12 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所做的分析 | 第19-20页 |
·针对三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所做的分析 | 第20-22页 |
·论文内容分类及具体说明 | 第22-24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24-2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 | 第25-26页 |
·基础资料和相关文献概述 | 第26-29页 |
第2章 “第一时期”(1986 年前)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 第29-42页 |
·“第一时期”(1986 年前)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综述 | 第29-31页 |
·1949 年之前,同时期人物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看法和表述 | 第29页 |
·1949 年~1983 年之前中国建筑史中对于近代部分的研究 | 第29-31页 |
·梁思成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论述与研究评述 | 第31-35页 |
·1949 年~1986 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对于近代部分的表述与研究 | 第35-38页 |
·1958 年《中国近代建筑史》 | 第36-38页 |
·《中国建筑简史》第二册《中国近代建筑简史》 | 第38页 |
·“第一时期”(1986 年前)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及其局限 | 第38-41页 |
·“第一时期”(1986 年前)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 第39-40页 |
·“第一时期”(1986 年前)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局限及其成因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第二时期”(1986 年后)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 第42-103页 |
·“第二时期”(1986 年后)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综述 | 第42-45页 |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正式开展的肇因 | 第42-44页 |
·东亚近代建筑史的研究进展——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开展的国际环境 | 第43-44页 |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进展——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国内环境 | 第44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发展的过程 | 第44-45页 |
·“起步”阶段(1986~1993 年)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 第45-55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式展开的前期工作 | 第45-48页 |
·中国社会和学术界发生的转变 | 第45-46页 |
·日本方面所具备的条件 | 第46-48页 |
·中日合作和《中国近代建筑总览》 | 第48-54页 |
·中日合作的开展《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丛书的策划 | 第49-51页 |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丛书的编制与出版 | 第51-53页 |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丛书的出版意义及成就 | 第53-54页 |
·中日合作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意义及成果 | 第54-55页 |
·“起步”阶段(1986~1993 年)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 | 第55-66页 |
·历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评述 | 第55-65页 |
·1986 年北京研讨会 | 第55-58页 |
·1988 年武汉研讨会 | 第58-61页 |
·1990 年大连研讨会 | 第61-63页 |
·1992 年重庆研讨会 | 第63-65页 |
·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的成果及意义 | 第65-66页 |
·“起步”阶段(1986~1993 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状况与成果简述 | 第66-67页 |
·“发展”阶段(1993~2008 年)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 第67-88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化与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第67-69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国际化 | 第67-69页 |
·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的国际化 | 第69页 |
·“发展”阶段(1993~2008 年)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第69-86页 |
·1996 年庐山研讨会 | 第69-72页 |
·1998 年太原研讨会 | 第72-76页 |
·2000 年广州·澳门研讨会 | 第76-79页 |
·2002 年宁波研讨会 | 第79-81页 |
·2004 年开平研讨会 | 第81-82页 |
·2006 年北海研讨会 | 第82-84页 |
·2008 年昆明研讨会 | 第84-86页 |
·7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的成果及意义 | 第86-88页 |
·工业遗产研究的开展 | 第88-91页 |
·“七·二五昆明商讨会”概况 | 第88-89页 |
·2008 年中国工业遗产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概况及意义 | 第89-91页 |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研究的概况及意义 | 第91页 |
·“发展”阶段(1993~2008 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状况与成果简述 | 第91-92页 |
·“深化”阶段(2008 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展望 | 第92-97页 |
·2010 年北京研讨会 | 第92-96页 |
·当前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新局面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103页 |
第4章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一些重要问题的分歧与讨论 | 第103-112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起止点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历史分期问题 | 第103-109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起止点问题的讨论 | 第103-10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历史分期问题 | 第106-109页 |
·中国近代建筑的分类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5章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与中国近代建筑保护 | 第112-121页 |
·高校开设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概况 | 第112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编写 | 第112-117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简况及个人建议 | 第113-114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编写 | 第114-117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之策划 | 第114-115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之要素探讨 | 第115-117页 |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价值判定及保护研究的发展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6章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我见 | 第121-162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当前正处在初级阶段 | 第121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当前已经全面开展并进入正轨 | 第121-12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作为学科已经建立 | 第122-125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基础资料的搜集完成和基本学术架构的建立 | 第125-12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目前尚不成熟 | 第126-14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发表论文的总体情况 | 第126-129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需要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不足 | 第129-139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 第130-13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存在明显的学科局限性 | 第136-139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存在不平衡性 | 第139-14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整体存在地域不平衡性 | 第139-141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研究队伍结构尚需调整 | 第141-146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规模及稳定性 | 第146-151页 |
·期刊选取的原因 | 第147-148页 |
·三种期刊的近代建筑史论文发表情况及分析 | 第148-151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未来深化之展望 | 第151-156页 |
·与史学理论的突破和进步以及其他学科的新成果相结合 | 第151-153页 |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 第153-155页 |
·研究领域的扩展 | 第155-156页 |
·对研究者的更高要求 | 第156-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62页 |
第7章 结论与总结 | 第162-175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 | 第163-168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当前所处的阶段和特点 | 第168-172页 |
·研究的深度广度均不足 | 第168-169页 |
·研究存在明显的学科局限 | 第169-170页 |
·研究的地域性差别和不平衡性明显 | 第170-171页 |
·研究队伍缺乏层次,结构需调整 | 第171-172页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
附录 A 《梁思成全集》中有关近代建筑的文章目录 | 第181-182页 |
附录 B 1958 年编写《中国近代建筑史》遗留的 32 个问题 | 第182-184页 |
附录 C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大事记 | 第184-186页 |
附录 D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相关资料 | 第186-188页 |
附录 E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一览表 | 第188-189页 |
附录 F 访谈笔录 | 第189-196页 |
附录 G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发表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196-229页 |
附录 H 《华中建筑》相关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229-236页 |
附录 I 《建筑学报》相关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236-240页 |
附录 J 《建筑史》《/建筑史论文集》相关论文一览表(1999~2010) | 第240-242页 |
附录 K 《新建筑》相关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242-245页 |
附录 L 《南方建筑》相关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245-248页 |
附录 M 《建筑师》相关论文一览表(1986~2010) | 第248-250页 |
附录 N 近代建筑主要相关著作一览表(1986~2010) | 第250-2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