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资源环境的约束是我国的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第10页 |
·陕西省需要完成向高环境生产率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生产函数法 | 第15-18页 |
·增长核算法 | 第18-19页 |
·指数法 | 第19-2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25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 第26-32页 |
·物质流分析(MFA) | 第26-27页 |
·Malmquist-Luenberger 生产率指数 | 第27-29页 |
·生产可能性集 | 第27-28页 |
·方向性距离函数(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DDF) | 第28-29页 |
·Malmquist-Luenberger 生产率指数 | 第29页 |
·变量说明 | 第29-32页 |
·投入变量 | 第29-30页 |
·产出变量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物质流分析结果 | 第32-38页 |
·陕西省及各区域的 DMI 与 DPO 变化趋势 | 第32-34页 |
·直接物质投入量(DMI)变化趋势 | 第32-33页 |
·生产过程输出(DPO)变化趋势 | 第33-34页 |
·陕西省各区域物质生产力变化趋势 | 第34-35页 |
·陕西省各区域物质输入、输出强度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陕西省各区域物质输入强度变化趋势 | 第35-36页 |
·陕西省各区域物质输出强度变化趋势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陕西省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陕西省及各区域的 M 值与 ML 值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陕西省及各区域 M 与 ML 值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陕西省 M 与 ML 值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陕北地区 M 与 ML 值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关中地区 M 与 ML 值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陕南地区 M 与 ML 值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涵义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政策涵义 | 第46-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