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 ·知识产权 | 第17-18页 |
| ·质押融资 | 第18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 第18-20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原则 | 第20-21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20页 |
|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第20-21页 |
| ·风险分散原则 | 第21页 |
| ·谨慎性原则 | 第21页 |
|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 第21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程序 | 第21-24页 |
| ·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 | 第21-23页 |
| ·知识产权间接质押融资 | 第23-24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披露 | 第24-26页 |
| 第3章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6页 |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 第26-34页 |
| ·北京模式,知识产权质押+风险分担+政府补贴 | 第26-27页 |
| ·浦东、成都模式,政府专项基金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反担保 | 第27-28页 |
| ·南海模式,政府推荐+知识产权质押 | 第28-30页 |
| ·江苏、天津模式,政府协助+知识产权质押 | 第30-32页 |
| ·武汉模式,知识产权直接质押+知识产权间接质押 | 第32-33页 |
| ·湘潭模式,知识产权质押+有形资产抵押 | 第33-34页 |
|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 第4章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经验分析 | 第36-50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经验分析 | 第37-42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风险分析 | 第41-42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额度、期限及用途分析 | 第42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财务特征的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 ·模型变量选择及研究假设 | 第43-45页 |
| ·模型设计 | 第45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 第5章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宏观制度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微观操作规范建议 | 第51-53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