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税务机关税源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以包头市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论 | 第12-16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12-13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5页 |
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税源及其管理概述 | 第16-28页 |
(一) 税源的含义、特点和结构 | 第16-23页 |
1. 税源的含义和特点 | 第16页 |
2. 税源的结构 | 第16-23页 |
(二) 税源管理的含义、分类和依据 | 第23-28页 |
1. 税源管理的含义 | 第23-24页 |
2. 税源管理的分类 | 第24页 |
3. 税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政策依据 | 第24-26页 |
4. 西方国家税源管理的主要经验 | 第26-28页 |
二、包头市地方税务机关税源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一) 税源管理体制不科学问题 | 第29-31页 |
1. 税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9-30页 |
2. 主体税源结构单一 | 第30页 |
3. 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偏低 | 第30页 |
4. 后续税源基础薄弱 | 第30-31页 |
5. 税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31页 |
(二) 税源管理机制不协调问题 | 第31-34页 |
1. 管理员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 | 第31-32页 |
2. 日常征管工作中存在重任务轻管理的倾向 | 第32页 |
3. 监控手段落后致使税收执法风险加大 | 第32-33页 |
4. 信息化的依托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 第33页 |
5. 税源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 第33-34页 |
三、完善地方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对策探讨 | 第34-45页 |
(一) 形成科学的税源管理体制 | 第34-39页 |
1. 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 第34-35页 |
2. 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 第35-36页 |
3. 实现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 | 第36-37页 |
4. 重视发票专业化管理 | 第37-38页 |
5. 提高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 | 第38页 |
6. 优化税源管理服务质量 | 第38-39页 |
(二) 健全系统协调、有效运作的税源管理机制 | 第39-45页 |
1. 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 | 第39-40页 |
2. “信息管税”和协调管理 | 第40-41页 |
3. 重视税收风险的管理 | 第41-42页 |
4. 进一步强化纳税评估工作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