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公路生态工程的生态学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措施研究 | 第10-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具体实施方案 | 第14-19页 |
| 第二章 山区公路生态影响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 ·山区公路的特点 | 第19-20页 |
| ·山区公路的主要特点 | 第19页 |
| ·山区公路的造价问题 | 第19页 |
| ·山区公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 ·山区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20-25页 |
| ·公路建设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 第21-25页 |
| ·山区公路生态发展的要求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公路路线与路域生态景观协调关键技术 | 第26-37页 |
| ·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的依据 | 第26页 |
| ·新技术及计算机在路线测量及线形设计中的运用 | 第26-27页 |
| ·路线线形指标及线形组合的安全性及运用的灵活性 | 第27-35页 |
| ·道路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 第27页 |
| ·注重线形组合连续流畅,优化路线线形 | 第27-32页 |
| ·合理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 | 第32-35页 |
| ·公路路线线形指标及线形组合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公路路基排水、防护工程及沿线设施与环境景观协调设计 | 第37-51页 |
| ·公路路基排水 | 第37-43页 |
| ·公路路基排水措施一般规定 | 第37-38页 |
| ·路基排水 | 第38-41页 |
| ·地下排水 | 第41-43页 |
| ·路面表面排水 | 第43页 |
| ·公路防护工程措施 | 第43-49页 |
| ·公路路基设计一般规定 | 第43-45页 |
| ·沿河路基防护 | 第45-46页 |
| ·挡土墙 | 第46-49页 |
| ·公路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典型型式的研究成果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公路结构物及附属设施与景观营造方法研究 | 第51-59页 |
| ·公路结构物及附属设施 | 第51-55页 |
| ·二级公路管理配套设施的设计 | 第51页 |
| ·道路安全设施设计 | 第51-55页 |
| ·二级公路景观营造 | 第55-58页 |
| ·二级公路景观构成分析 | 第55页 |
| ·二级公路景观设计定位 | 第55页 |
| ·设计主题与理念 | 第55-56页 |
| ·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现 | 第56页 |
| ·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56页 |
| ·凯雷公路景观实例 | 第56-58页 |
| ·公路结构物及附属设施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与路侧绿化研究 | 第59-71页 |
| ·边坡生态恢复 | 第59-68页 |
| ·边坡基本概况 | 第59-60页 |
| ·边坡坡面绿化物种选择与搭配 | 第60-68页 |
| ·路侧绿化 | 第68-70页 |
| ·绿化植物选择 | 第69页 |
| ·绿化设计 | 第69-70页 |
| ·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2页 |
| ·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不足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