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亚文化视域中的《古惑仔》系列电影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1页
第一章 《古惑仔》系列与香港黑帮电影概观第11-20页
 第一节 香港黑帮片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内因第11-13页
  一、香港历史上的三合会渊源第11-12页
  二、历史语境下的香港“无根文化”第12-13页
 第二节 香港人对黑帮片的审美偏好第13-14页
  一、回归前后的精神困境第13页
  二、城市群体的“反规范”追求第13页
  三、黑帮文化的熏陶第13-14页
 第三节 《古惑仔》与刘伟强第14-16页
  一、导演刘伟强简介第14页
  二、《古惑仔》的漫画改编第14-15页
  三、《古惑仔》产生的背景及原因第15-16页
 第四节 《古惑仔》在香港同类影片中的特殊地位第16-20页
  一、《古惑仔》之前的黑帮片第16-17页
  二、《古惑仔》之后的黑帮片第17-18页
  三、《古惑仔》的地位与特色第18-20页
第二章 《古惑仔》系列电影的亚文化分析第20-39页
 第一节 亚文化理论概观第20-21页
  一、亚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第20页
  二、青少年犯罪亚文化与黑社会组织亚文化第20-21页
  三、青年亚文化第21页
 第二节 《古惑仔》系列电影的亚文化特色第21-39页
  一、主题:“出人头地”与义字当先第21-24页
  二、人物:“罪与罚”视域下的叛逆英雄第24-29页
  三、情节:类型化的派系之争第29-31页
  四、音乐:青春的冲动与张扬,友情爱情的歌颂第31-34页
  五、导演:同情为主,警示为辅第34-36页
  六、《古惑仔》的负面效应第36-39页
第三章 《古惑仔》系列电影的镜语特色第39-49页
 第一节 冷暖色调的巧妙配合第39-41页
 第二节 漫画式的构图风格第41-43页
 第三节 细部刻画与场面渲染第43-45页
 第四节 刘氏"暴力美学"的个性特色第45-49页
第四章 比较视域中的《古惑仔》电影第49-54页
 第一节 《古惑仔》与《好家伙》的比较第49-50页
 第二节 《古惑仔》与《热血高校》的比较第50-52页
 第三节 《古惑仔》与《艋舺》的比较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深+N”的组配及语义对接的管控
下一篇:变相的种族与文化歧视--美国“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