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私人银行业务基本概念及资产配置问题 | 第20-30页 |
·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阶段 | 第21页 |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私人银行业务重心由产品销售转向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资产配置的概念 | 第22页 |
·私人银行业务重心由产品销售转向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特点 | 第23-27页 |
·美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实践 | 第23-25页 |
·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的特点 | 第25-27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管理风格 | 第27-30页 |
·瑞银集团的财富管理业务 | 第27页 |
·汇丰建信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第27-28页 |
·我国知名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理论基础 | 第30-40页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30-34页 |
·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 | 第30-32页 |
·最优投资组合理论 | 第32-33页 |
·基金分离理论 | 第33页 |
·Markowitz 投资组合理论实践中的局限性 | 第33页 |
·CAPM 模型 | 第33-34页 |
·有效市场理论 | 第34-36页 |
·弱式有效市场 | 第34-35页 |
·半强式有效市场 | 第35页 |
·强式有效市场 | 第35-36页 |
·行为金融学理论 | 第36页 |
·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 第36-37页 |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 第37-38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过程 | 第40-54页 |
·私人银行业务资产配置模式探索 | 第40页 |
·私人银行客户分析 | 第40-42页 |
·私人银行客户分类 | 第40-41页 |
·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备选产品分析 | 第42-48页 |
·常规性理财产品 | 第42-43页 |
·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 | 第43-44页 |
·世界范围内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 | 第44-45页 |
·我国金融市场主要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 | 第45-48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方法 | 第48-51页 |
·客户投资目、风险偏好与资产选择 | 第48-51页 |
·客户风险偏好与资产配置 | 第51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动态管理 | 第51-54页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动态管理 | 第51-53页 |
·业绩报告和评估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配置案例分析—以***银行四川分行为例 | 第54-66页 |
·***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简介 | 第54-55页 |
·案例基本背景 | 第55-56页 |
·张总风险承受能力及风险态度分析 | 第56-57页 |
·近期市场分析 | 第57-58页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第57页 |
·投资市场研判 | 第57-58页 |
·资产配置决策 | 第58-62页 |
·资产配置动态调整 | 第62-63页 |
·配置方案评价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