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涝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8-9页 |
·涝渍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9-11页 |
·孔隙度(porosity,POR) | 第10页 |
·渗漏氧(radial oxygen loss,ROL) | 第10-11页 |
·涝渍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1-15页 |
·光合作用的变化 | 第11页 |
·生理代谢的变化 | 第11-12页 |
·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 | 第12-13页 |
·激素的变化 | 第13页 |
·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 第13-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第一次试验 | 第17页 |
·第二次试验 | 第17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7-24页 |
·不定根及生物量观测 | 第17-18页 |
·光合作用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 | 第18页 |
·孔隙度和渗漏氧的测定 | 第18-19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 第19-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6页 |
·涝渍对3个树种不定根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4-28页 |
·涝渍对3个树种不定根的数量和长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涝渍胁迫下3个树种的生物量变化 | 第25-28页 |
·涝渍对3个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涝渍对3个树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涝渍对3个树种孔隙度和渗漏氧的影响 | 第30-37页 |
·涝渍对3个树种孔隙度的影响 | 第30-33页 |
·涝渍对3个树种根部耗氧量及渗漏氧的影响 | 第33-37页 |
·涝渍对3个树种叶片中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第37-56页 |
·涝渍条件下3个树种叶片蛋白质含量 | 第37-39页 |
·蛋白质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9-42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叶片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 第42-45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45-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生物量及不定根的数量与林木耐涝性 | 第56页 |
·光合作用及荧光动力学参数与林木耐涝性 | 第56页 |
·孔隙度和渗漏氧的测定方法 | 第56-57页 |
·孔隙度和渗漏氧与林木耐涝性 | 第57页 |
·薄壳山核桃的双向电泳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特异性蛋白及特异性上调蛋白表达与林木耐涝机制 | 第58-59页 |
·林木耐涝机理探讨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的生物量及不定根的数量 | 第60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60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的孔隙度及渗漏氧 | 第60页 |
·涝渍处理下3个树种的特异性蛋白表达 | 第60-61页 |
·各指标变化与林木耐涝性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表1:乌桕双向电泳分析体系蛋白点 | 第67-72页 |
附表2:落羽杉双向电泳分析体系蛋白点 | 第72-77页 |
附表3:薄壳山核桃双向电泳分析体系蛋白点 | 第77-79页 |
详细摘要 | 第79-81页 |
Abstract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