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

李立三的劳动工会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页
 四、 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4-16页
  (一) 研究重点第14-15页
  (二) 研究难点第15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劳动工会是工人劳动阶级的维权组织第16-33页
 一、 劳动工会的概念和由来第16-22页
  (一) 劳动工会的概念第16-17页
  (二) 劳动工会的由来第17-22页
 二、 马列主义中的劳动工会思想第22-27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工会思想第22-24页
  (二) 列宁的劳动工会思想第24-27页
 三、 近代中国的劳动工会状况第27-33页
  (一)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诞生和劳动工会的出现第27-29页
  (二) 孙中山及其党派对工会的认识第29-30页
  (三)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劳动工会第30-33页
第二章 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形成及内容(1919—1930)第33-44页
 一、 赴法留学,劳动工会思想开始萌芽第33-34页
 二、 组织罢工,劳动工会思想的初步形成第34-36页
 三、 执委中央,劳动工会思想形成第36-40页
  (一) 在上海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第36-37页
  (二) 武汉政府时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第37-38页
  (三) 从南昌起义到旅居莫斯科第38-40页
 四、 1919 至 1930 年间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0-44页
  (一) 劳动工会维权内容的逐步深化第40-42页
  (二) 劳动工会必须要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42-44页
第三章 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发展及其内容(1948—1951)第44-63页
 一、 劳动工会保持相对独立地位第44-50页
  (一) 劳动工会相对独立思想的基本内容第44-48页
  (二) 劳动工会相对独立思想与“工团主义”、“经济主义”的区别第48-50页
 二、 劳动工会与劳资关系第50-54页
  (一) 私营经济的合理存在就要正视劳资关系第50-51页
  (二) 劳动工会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第51-52页
  (三) 劳动工会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第52-54页
 三、 劳动工会参与企业民主化管理第54-57页
  (一) 劳动工会参与企业管理是历史的必然第54-55页
  (二) 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模式第55-56页
  (三) 企业管理民主化的健康有序第56-57页
 四、 劳动工会的法制建设第57-63页
  (一) 《工会法》第58-60页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60-61页
  (三) 失业救济办法第61-63页
第四章 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第63-72页
 一、 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历史地位第63-65页
  (一)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工会思想第63-64页
  (二) 奠定了新中国劳动工会建设的基石第64-65页
 二、 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的现实意义第65-72页
  (一) 为今天工会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第65-66页
  (二) 为今天抑制工会的“不作为”、“官僚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第66-68页
  (三) 为今天工会工作者探求真理树立了榜样第68-72页
结束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后记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一位研究型农村社会工作者成长的追索--基于L村“社区学习与行动小组”的行动研究实践
下一篇:立法原则的伦理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