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次贷危机与我国风险隔离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0. 导论第13-17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 次贷危机与风险隔离第17-23页
   ·美国次贷危机概述第17-19页
   ·次贷危机起因第19-21页
     ·美国的利率政策及房地产市场降温第19页
     ·美国次级债风险溢价的抬高第19-20页
     ·政府的纵容和监管的缺失第20页
     ·资产证券化的滥用和信用评级过高第20-21页
   ·次贷危机中风险隔离机制失效原因第21-23页
2. 资产证券化与风险隔离机制第23-27页
   ·风险隔离机制的定义第23-24页
   ·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第24-25页
   ·风险隔离机制之风险第25-27页
     ·重新定性风险第25-26页
     ·实体合并风险第26页
     ·SPV破产风险第26-27页
3. 比较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在各国基本规定及次贷危机中的措施第27-37页
   ·美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及在次贷危机中的措施第27-30页
     ·美国资产证券化及风险隔离机制的发展第27-29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第29-30页
   ·英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及在次贷危机中的措施第30-32页
     ·英国资产证券化及风险隔离机制的发展第30-31页
     ·英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第31-32页
   ·日本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及在次贷危机中的措施第32-35页
     ·日本资产证券化及风险隔离机制的发展第32-33页
     ·日本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第33-35页
   ·比较分析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第35-37页
     ·关于货币政策转向时点方面第35页
     ·关于降息程度以及低利率政策持续时间方面第35-36页
     ·关于流动性支持规模以及投放方向方面第36-37页
4.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障碍第37-41页
   ·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道路第37-39页
     ·早期阶段第37-38页
     ·发展阶段第38-39页
   ·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第39-41页
     ·法律障碍第39页
     ·制度障碍第39-40页
     ·技术障碍第40-41页
5. 风险隔离机制的重新构建第41-63页
   ·合格资产第41-43页
     ·合格资产的涵义第42页
     ·判断合格资产的法律标准第42-43页
   ·SPV组织形式的选择第43-47页
     ·SPV的法律特征第44-45页
     ·SPV的组织形式比较第45-47页
   ·真实销售第47-51页
     ·美国对真实销售判定的标准第48-49页
     ·关于我国真实销售判断的缺陷与完善建议第49-51页
   ·四道防火墙第51-59页
     ·第一道防火墙:发起人与SPV之间第52-55页
     ·第二道防火墙:SPV与基础资产之间第55-57页
     ·第三道防火墙:SPV与投资者之间第57-58页
     ·第四道防火墙:基础资产与原始债务人第58-59页
   ·限级发行第59-63页
     ·发行主体监管第59-61页
     ·发行信息披露监管第61页
     ·发行证券信用评级监管第61-62页
     ·限级发行监管第62-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后记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银行并购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