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电火花线切割概念 | 第12页 |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 | 第12-13页 |
·电火花线切割分类与特点 | 第13页 |
·电火花线切割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国外低速单向走丝线切割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高速往复走丝线切割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20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测量设备 | 第20-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机床 | 第20页 |
·高低压复合脉冲电源 | 第20-21页 |
·冷却系统 | 第21-23页 |
·供液方式 | 第21页 |
·供液泵 | 第21-22页 |
·喷嘴 | 第22-23页 |
·恒张力机构 | 第23-24页 |
·主要测量设备 | 第24-25页 |
·表面粗糙度仪 | 第24页 |
·波形采集设备 | 第24-25页 |
·电导率仪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高速往复走丝电极丝空间位置控制 | 第26-35页 |
·导丝器 | 第26-28页 |
·电极丝空间状态 | 第26页 |
·限位棒与环形导丝器 | 第26-27页 |
·开合式导丝器 | 第27-28页 |
·电极丝张紧装置 | 第28-29页 |
·传统双支撑导轮组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轴承 | 第29-30页 |
·V 形槽 | 第30页 |
·长寿导轮组件 | 第30-34页 |
·长寿导轮组件结构 | 第30-31页 |
·工作原理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低速单向走丝”多次切割工艺实验 | 第35-46页 |
·工作液压力 | 第35页 |
·“低速单向走丝”多次切割实际修正量规律研究 | 第35-42页 |
·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修正量 | 第38页 |
·张紧力 | 第38-39页 |
·脉宽 | 第39页 |
·峰值电流 | 第39-40页 |
·脉冲间隔 | 第40页 |
·丝速 | 第40-41页 |
·进给速度 | 第41页 |
·跨距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尺寸精度 | 第43页 |
·腰鼓度 | 第43页 |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 | 第43-44页 |
·加工效率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工作液电导率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规律 | 第46-58页 |
·加工时间与电导率变化 | 第46页 |
·工作液电阻模型与能量分配 | 第46-49页 |
·极间工作液电阻模型 | 第47-48页 |
·极间能量分配 | 第48-49页 |
·极间工作液电阻模型实验验证 | 第49-51页 |
·实验条件 | 第49页 |
·电导率与极间工作液电阻 | 第49-50页 |
·工件厚度与极间工作液电阻 | 第50-51页 |
·介质介电特性与加工效率 | 第51-55页 |
·电导率与加工效率 | 第51页 |
·工件厚度与加工效率 | 第51-52页 |
·能量分配与加工效率 | 第52-55页 |
·电导率与切缝宽度 | 第55-56页 |
·电导率对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电导率与表面粗糙度 | 第56页 |
·表面微观形貌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