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表层沉积物 | 第12-13页 |
·表层沉积物的定义 | 第12页 |
·表层沉积物的分类 | 第12-13页 |
·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吸附组分 | 第13页 |
·重金属 | 第13-15页 |
·重金属的概念及分类 | 第13-14页 |
·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 第14-15页 |
·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背景 | 第15页 |
·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重金属研究热点 | 第18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与技术 | 第18-20页 |
·物理修复 | 第19页 |
·生物修复 | 第19页 |
·化学修复 | 第19-20页 |
·其他修复方法 | 第20页 |
·表层沉积物主要化学组分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 第20-21页 |
·有机质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分析 | 第20-21页 |
·铁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分析 | 第21页 |
·重金属污染表层沉积物化学修复中添加剂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有机添加剂(腐殖酸、单宁酸)对重金属的固定 | 第21-22页 |
·铁氧化物添加剂(水铁矿、针铁矿)对重金属的固定 | 第22页 |
·研究背景、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主要试剂、仪器及实验内容 | 第25-32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内容 | 第26-32页 |
·表层沉积物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26-27页 |
·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进行成分分析 | 第27页 |
·模拟废水的制备 | 第27-28页 |
·金属贮备液 | 第27页 |
·中间标准溶液 | 第27-28页 |
·标准曲线 | 第28页 |
·含 Cd~(2+)、Cu~(2+)、Pb~(2+)模拟废水的制备 | 第28页 |
·合成部分添加剂 | 第28-29页 |
·制备掺杂添加剂的表层沉积物样品 | 第29页 |
·Cd~(2+)、Cu~(2+)、Pb~(2+)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 | 第29-32页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29-30页 |
·等温吸附实验 | 第30页 |
·分配系数 | 第30页 |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溶液 pH 的影响 | 第30-31页 |
·沉积物粒径对吸附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65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 第32-51页 |
·沉积物原样对 Cd~(2+)、Cu~(2+)、Pb~(2+)吸附的影响 | 第32-33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沉积物对 Cd~(2+)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3-36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沉积物对 Cu~(2+)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6-39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黄河乌海段沉积物对 Pb~(2+)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9-51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沉积物对重金属的等温吸附特征 | 第51-57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黄河乌海段沉积物对 Cd~(2+)的吸附等温线 | 第51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黄河乌海段沉积物对 Cu~(2+)的吸附等温线 | 第51-52页 |
·掺杂添加剂前后黄河乌海段沉积物对 Pb~(2+)的吸附等温线 | 第52-53页 |
·沉积物对 Cd~(2+)、Cu~(2+)、Pb~(2+)的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 | 第53-57页 |
·分配系数 | 第57-59页 |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59-60页 |
·溶液初始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60-62页 |
·沉积物粒径对吸附的影响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