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技术机会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4页 |
·技术机会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12-14页 |
·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4-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6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8页 |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 第18-19页 |
·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和 R&D 投入 | 第19-20页 |
·技术溢出效应 | 第19页 |
·企业吸收能力 | 第19-20页 |
·企业 R&D 投入 | 第20页 |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0-24页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0-21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21-22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 Vensim 软件简介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技术机会识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6-45页 |
·企业技术机会识别系统概述 | 第26-30页 |
·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的含义 | 第26-28页 |
·企业技术机会识别系统 | 第28页 |
·影响企业识别技术机会的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技术机会识别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30-43页 |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30-32页 |
·R&D 投入子系统 | 第32-33页 |
·技术溢出子系统 | 第33-34页 |
·吸收能力子系统 | 第34-35页 |
·总系统流图 | 第35-36页 |
·模型变量参数 | 第36-37页 |
·系统方程式 | 第37-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技术机会识别模型仿真分析 | 第45-54页 |
·模型检验 | 第45页 |
·单位一致性检验 | 第45页 |
·结构合理性检验 | 第45页 |
·技术机会识别系统基本仿真与分析 | 第45-48页 |
·系统结果输出 | 第46-47页 |
·系统结果输出分析 | 第47-48页 |
·技术机会识别模型仿真实验 | 第48-53页 |
·仿真方案 1——产学研投入对技术机会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仿真方案 2——企业家精神对技术机会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仿真方案 3——研发人员投入对技术机会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企业技术机会识别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企业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策略分析 | 第54-58页 |
·企业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策略分析 | 第54-55页 |
·企业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策略建议 | 第55-56页 |
·企业角度的策略建议 | 第55-56页 |
·政府角度的策略建议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