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公众参与人员遴选的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国外公众参与人员遴选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公众参与人员遴选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的组成 | 第13-14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的选择 | 第14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的运行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第17-25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概念研究 | 第17-19页 |
·公共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定义 | 第17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定义 | 第17-19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分类研究 | 第19-20页 |
·按照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产出性质分类 | 第19页 |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类 | 第19页 |
·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分类 | 第19页 |
·按照建设项目的类别和用途分类 | 第19页 |
·根据空间分布及收益范围分类 | 第19-20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 | 第20-21页 |
·组织决策论 | 第21-22页 |
·群决策理论 | 第22-23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3页 |
·多元主义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研究 | 第25-37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6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制定的原则 | 第25-26页 |
·引入公众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必要性 | 第26页 |
·公众参与行为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影响分析 | 第26-29页 |
·公众参与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影响方式 | 第27页 |
·公众参与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不利影响 | 第27-28页 |
·公众参与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有利影响 | 第28-29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分析 | 第29-31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主体分析 | 第29-31页 |
·公众参与人员选择的目的 | 第31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研究 | 第31-35页 |
·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的组成 | 第31-33页 |
·公众参与机制中与人员遴选机制相关的其他机制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人员遴选之组织机构研究 | 第37-51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人员遴选的组织责任机构研究 | 第37-40页 |
·政府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 第38页 |
·需要掌握的技能 | 第38-40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组织责任机构的人员组成分析 | 第40-45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程序 | 第41-43页 |
·组织责任机构的人员组成 | 第43-45页 |
·组织责任机构存在的意义 | 第45页 |
·专家咨询机构 | 第45-47页 |
·存在的意义 | 第46页 |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6-47页 |
·组织责任机构的工作内容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运用有效决策模型选择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之公众参与人员 | 第51-65页 |
·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效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公众以个体的形式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时影响决策效能的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公众以团体或组织的形式参与时影响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效能的因素 | 第53-55页 |
·组织责任机构选择公众参与中公众人员的标准 | 第55-57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需要解决的难题 | 第55-56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正确性的评判标准 | 第56-57页 |
·公众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 | 第57-60页 |
·托马斯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 第57-59页 |
·模型应用的前提 | 第59页 |
·模型可以借鉴的部分 | 第59-60页 |
·运用有效决策模型选择公众人员 | 第60-64页 |
·选择公众人员的前期准备 | 第60-61页 |
·公众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61页 |
·选择公众人员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运行情况研究 | 第65-71页 |
·机制运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缺失 | 第65页 |
·社会文化中公众参与氛围薄弱 | 第65页 |
·经济发展的制约 | 第65-66页 |
·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6页 |
·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运行过程研究 | 第66-69页 |
·对人员遴选方面的改良 | 第66-68页 |
·对公众参与人员遴选机制的改良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结论和讨论 | 第71-75页 |
·研究总结 | 第71-72页 |
·研究发现 | 第71-72页 |
·创新之处 | 第72页 |
·研究不足 | 第72页 |
·讨论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B 论文所使用的调查问卷 | 第82-87页 |
C 论文所使用的访谈提纲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