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6106型柴油机欧Ⅲ排放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生成机理 | 第11-19页 |
| ·概述 | 第11-13页 |
| ·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 | 第13-18页 |
| ·一氧化碳 | 第13页 |
| ·碳氢化合物 | 第13-14页 |
| ·氮氧化物 | 第14-16页 |
| ·微粒 | 第16-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柴油机排放法规及国内外控制措施 | 第19-25页 |
| ·国外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 | 第19-21页 |
| ·中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 | 第21-22页 |
| ·国内外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措施现状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燃烧室的设计 | 第25-27页 |
| ·柴油机燃烧室的设计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 | 第27-36页 |
| ·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 | 第27-34页 |
| ·喷油正时的控制 | 第27-29页 |
| ·优化喷油规律 | 第29-31页 |
| ·提高喷油压力 | 第31页 |
| ·低排放喷油器 | 第31-32页 |
| ·喷油器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提高喷油速率 | 第33-34页 |
| ·喷油泵的选择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进排气系统的设计 | 第36-50页 |
| ·优化进气涡流 | 第36-37页 |
| ·采用多气门机构 | 第37-38页 |
| ·提高柴油机充量系数 | 第38-39页 |
| ·降低进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 第38-39页 |
| ·采用可变配气系统技术 | 第39页 |
| ·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供油提前角的选择 | 第39-48页 |
| ·采用增压中冷技术 | 第48-49页 |
| ·废气再循环 EGR 技术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排气后处理技术及典型应用 | 第50-52页 |
| ·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相关措施 | 第50-51页 |
| ·催化氧化法 | 第50-51页 |
| ·排气微粒捕集器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七章 整机性能试验报告 | 第52-63页 |
| ·试验条件 | 第52-53页 |
| ·试验内容和结果 | 第53-61页 |
| ·柴油机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对减排的重要作用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